第1442章 函谷关到手(第2页)
久而久之,进攻方可能因为一些其他因素,如士气低落、军心散漫变得战斗力越来越差,最后就是无奈停止进攻,甚至还被人反打,撤退……
反之,防守方的压力越小,进攻方就会越高兴,一路上遇不到像样的抵抗,对于整个将士们的心气和士气都是非常大的一个提升。将士们士气高涨,战斗力也会越来越强,到最后决战时候,恐怕防守方也无力回天了。
春秋战国时期,乐毅统率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还有南朝的陈庆之,率领7千梁兵攻打北魏,奉命护送北海王元颢回洛阳,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长驱直入,所向无前。
这俩人的进攻战绩不可谓不华丽,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遇到的抵抗越轻,后续对于进攻方的鼓舞就会越大,防守方就会越难守。所以,很多时候,有些名将坚持御敌之外,不放过一城一池,不放弃一寸土地,也都是这个道理。
很显然,贾信这个二三流水平的将领不知道这个大道理,他只想当然觉得自己七百人留下来是送死,便主动放弃了函谷关,退回洛阳去了。
有时候啊,这七百人就算是送死,就算是不抵抗,站在城关上伸出脑袋让蜀军砍,蜀军也待先爬上城墙,才能来砍脖子呢。这就算蜀军再凶猛,没有个三五天,函谷关也告破不了,说不定魏军真能撑到援军赶到,说不定洛阳还真有救!
但是吧,没有这么多如果。事实情况就是贾信退了,他这一退,洛阳西边的最后一个屏障、最后一个要地函谷关也相当于被魏军自己抛弃了,蜀军成功兵不血刃,拿下了这个函谷关!
天平四年,十一月二十六,蜀将先锋张合、秦明,率领一千四百多人,成功拿下了函谷关,将函谷关也插上了蜀国的旗帜!张合在司隶战役中,居功甚伟,可是蜀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他和两千部下,接连急行军加征战,才造就了半个月从潼关杀穿到函谷关的精彩战绩,而且这一路上还杀魏将两员,偏将数十名,消灭魏军三千多人,这份战绩可是真够硬啊!反而将蜀国本来的元帅徐达,衬托得跟一个辅助角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