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5章 学宫不能关(第2页)

 

“嗯?不过什么?”

 

“不过,刚才听从太子的一番言论之后,我已经没有这个担忧了。就如你说的那样,学宫是蜀国的未来,是科举制度能够一直实行下去的不本。若是学宫关闭了,科举制度也一定会受影响。”

 

“太子肯定不愿意看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孝廉制度重新挤下科举制度,太子更不愿意看到未来蜀国朝堂上全都是杨家这样的臣子……”

 

“哈哈哈,你说的对!东汉的灭亡跟着学世家太猖狂、无法无天不无关系。只有科举制选官,才能真正实现‘唯才是举’,才能打破世家官僚制度的垄断。说个不好听的,就算荆州都丢了,科举我也一定要继续下去!”

 

“嗯,我明白了。太子放心,我回去之后,自会和荆州各官吏还有岳飞说清楚此事,争取早日在荆州多囤备一些物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张富点头,然后又悄悄压低了声音:“我跟你说个事,你记在心里。日后若是真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一步,你可以带人将南郡、襄阳郡一些人给抄家了!比如,张氏,范氏这些家族……”

 

“他们都是当地不大不小的小家族,从刘表时代就已经在荆州经营很多年了,要说家产吧肯定不少。理由呢,也很简单,就是他们和长沙的楚国勾结,这个我手里有证据的。而且又是战时,咱们手里有兵权,当然是咱们说了算的!”

 
法正闻言,抬起头,一脸不敢置信:“太子,你说的可是真的?”

 

“那我还能骗你不成?他们很多年前就和蔡瑁互通有无了,被锦衣卫查获过,不过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加上当时荆州政局不稳定,就没去计较。日后若是到了危急时刻,我们也不用跟这些吃里扒外的人客气了!”

 

张富一拍手,又想到一个姓氏:“对了,荆州还有一个比较敏感的家族,蔡氏!”

 

法正更疑惑了:“蔡氏?他们大多数人不都是跟着蔡瑁到长沙去了?现在在荆州的蔡氏,恐怕都是跟我们当地官吏,还有学宫名士沾亲带故的人啊?”

 

法正的疑惑不无道理,蔡氏在荆州可是非常大的家族,比如当年的蔡讽,天下闻名。蔡讽长女嫁给了黄承彦,次女嫁给了刘表做后妻,而还有一个幼子就是蔡瑁了。一家声名显赫,各个厉害!

 

虽说现在刘表的后妻、刘琮的生母小蔡氏和蔡瑁一起都跑到长沙了,还带着蔡家大多数人。但是黄承彦之妻长蔡氏可还是在荆州好好的,而且黄承彦身份显赫,可是学宫里面最顶尖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