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无益无益
第142章 我要去劝架(第2页)
不过张鲁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富儿啊,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段时间以来,各地士族怨言颇多。”张富闻言道:“父王,孩儿知道,眼下已经想到了个好办法!”
“哦?什么办法?”“孩儿要去南阳了!”张鲁有些头晕,张富说话弯拐的有点大。“此话怎讲?”
“宛城的张绣,本是骠骑将军张济侄子,如今投降刘表,驻扎在宛城作为江北提防曹操的屏障。如今曹操已经平定豫州,入主许昌,自然不想让西南边有这个隐患。所以,曹操在近期定会率军南征。”张富一字一句说道。
张鲁猜道:“富儿是想趁火打劫?”“哈哈哈!”不愧是知子莫若父,张富笑道:“父王也把我想的太坏了,我只是想去劝架而已……”
“难不成你刚才说的好办法也是这个?”张鲁问。张富狡邪一笑:“正是,转移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外部矛盾!”张鲁点了点头:“好,若到上庸见到你叔叔,替我问声好,我也有快三年没见过他了。”张富领命而出。
张鲁目送张富出去后,叹了口气:“吾儿还是太年轻了,有时候靠雷霆手段固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士族众多,仍然需要安抚才行,否则根基不稳,是会出事的。既然有人打,那就需要有人哄……”
张鲁在等这阵风波过后,又悄然下令,各地有威望,有品行的大家族每年依然可以向朝廷推荐有德有才的年轻人,朝廷会则其录用,不过不能在本地为官,要调离到其他地方。这也是避免再发生官豪相护,作歹一方的现象。
张鲁此举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决定,他不像张富般年轻气盛,要一棒子打死。毕竟,这些士族富庶,许多经费还要靠他们纳税呢。而是选用中庸之道,平衡两方,既形成了威慑,又给予了好处,让他们安安生生的,省的窝里再添麻烦。这一招在张富知道后,还是由衷感叹,自己还是太年轻了,有些帝王权术,不是他在后世看几本历史书就可以学到的,这一条路很长,需要他自己慢慢摸索……
“哦?什么办法?”“孩儿要去南阳了!”张鲁有些头晕,张富说话弯拐的有点大。“此话怎讲?”
“宛城的张绣,本是骠骑将军张济侄子,如今投降刘表,驻扎在宛城作为江北提防曹操的屏障。如今曹操已经平定豫州,入主许昌,自然不想让西南边有这个隐患。所以,曹操在近期定会率军南征。”张富一字一句说道。
张鲁猜道:“富儿是想趁火打劫?”“哈哈哈!”不愧是知子莫若父,张富笑道:“父王也把我想的太坏了,我只是想去劝架而已……”
“难不成你刚才说的好办法也是这个?”张鲁问。张富狡邪一笑:“正是,转移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外部矛盾!”张鲁点了点头:“好,若到上庸见到你叔叔,替我问声好,我也有快三年没见过他了。”张富领命而出。
张鲁目送张富出去后,叹了口气:“吾儿还是太年轻了,有时候靠雷霆手段固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士族众多,仍然需要安抚才行,否则根基不稳,是会出事的。既然有人打,那就需要有人哄……”
张鲁在等这阵风波过后,又悄然下令,各地有威望,有品行的大家族每年依然可以向朝廷推荐有德有才的年轻人,朝廷会则其录用,不过不能在本地为官,要调离到其他地方。这也是避免再发生官豪相护,作歹一方的现象。
张鲁此举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决定,他不像张富般年轻气盛,要一棒子打死。毕竟,这些士族富庶,许多经费还要靠他们纳税呢。而是选用中庸之道,平衡两方,既形成了威慑,又给予了好处,让他们安安生生的,省的窝里再添麻烦。这一招在张富知道后,还是由衷感叹,自己还是太年轻了,有些帝王权术,不是他在后世看几本历史书就可以学到的,这一条路很长,需要他自己慢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