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章 拉钩上吊(第2页)
“你这大头兵,才醒过来就跑这老远不要命了?快!把他抬下去!”
赵家嫂子话音未落,周围几个女人已经一起上前,七手八脚的把卫燃给按在担架上又给抬下了城墙,径直送进了那座温暖的窑洞。
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土郎中赵大哥正在给仍旧陷入昏迷的温老嘎换药,在他旁边,还有个看着不到十岁的孩子,正在忙着给火盆里添炭。
“别乱跑,我这土郎中既不会西洋大夫的针线活儿,手里也没什么正经的好药材了,真要是大出血了,我可拉不回你。”
赵大哥说着,他媳妇已经招呼着把卫燃抬进来的几个女人搭手,脱了卫燃的棉裤,又解开了腿上被血染透的棉布。
“崩开了”
赵大哥的媳妇略显无奈的开着玩笑,“我看呐,干脆给他的腿儿打折算了。”
“是得打折了才老实”
赵大哥乐呵呵的开了句玩笑,将一个药罐子递给了他媳妇。
“我自己来就...”
“老实躺着”
赵大嫂说着,已经挖出一木头勺药粉洒在了卫燃的伤口周围,而另一个过来帮忙的女人,也立刻用一块干净的土棉布帮卫燃重新绑好了腿上的伤口。
“这是你们的孩子?”
卫燃见那个帮忙添炭的小男孩就在床边静静的看着,扭头好奇的问道,“怎么带他来这么危险的地方?”
“我儿子”
赵大哥和他媳妇异口同声的给出了同样的回答,语气中满是自豪。
“这里守不住,哪都不安全。”
赵大哥说道,“真让鬼子跑进来,我这瘸着腿儿根本跑不远,你嫂子带着孩子也跑不远。”
“索性就不跑了”
赵大哥的媳妇一边忙着给卫燃大腿另一面的伤口撒上药粉一边说道,“要活,就打跑了鬼子一起活,要死,一家人能死在一起也值了。”
“能打跑”
就在这个时候,温老嘎有气无力的声音传进了众人的耳朵,“东三省丢了,热河丢了,这长城不能再丢了,就是...就是拼了命,就算是为了孩子,咱们...咱们也得...也得把鬼子挡住。”
“你醒了?醒了就好,醒了就能活!”
赵大夫说着,连忙招呼着他儿子帮盛了一碗母鸡汤,“喝点汤,多喝点,你这身上的血亏的紧,得好好补补才行。”
“外面...”
“暂时停了”
刚刚才出去过的卫燃回答了温老嘎的问题,“鬼子没打进来,白天的时候还被咱们给赶跑了,现在正僵持着呢。”
“那就好...”
温老嘎松了口气,这才抿了一口那个小家伙用勺子送到嘴边的母鸡汤。
在这个小家伙的帮助下喝完了一碗汤并且吃掉了汤碗里的鸡肉、红枣和当归,温老嘎艰难的抬手摸了摸怀里,“我...我的...”
“在旁边的箱子里呢”
卫燃知道对方要找什么,“你的酒葫芦和五帝钱都在,盒子炮也在。”
闻言,温老嘎这才不再挣扎。
“那个和你相熟的连长,他阵亡了。”
卫燃看着被火光映红的窑洞顶说道,“我把他的手枪和帽子带回来了。”
“他叫岳大川”
温老嘎同样看着被映红的洞顶,“他是我小舅子,我媳妇的弟弟,前些年在东北大学读过书,当年大帅还拍过他的肩膀,勉励过他,让他多读书,说读了书才...他...他...奉天还没打回来,他怎么就死了呢?”
“我...我没来得及把他的尸体带回来...”卫燃歉疚的说道。
“不怪你”
温老嘎叹了口气,这勉强能乘坐窑洞,但却只能摆下三张床的狭小空间里也再次安静了下来。
“伢子,你叫个啥?”温老嘎朝端来第二碗汤的赵家小伙子问道。
“赵守宪”
这个小家伙脆生生的答道,“我是民国十二年入秋,民国宪法颁布的那天出生的,我爹给我取名叫守宪。”
“是...是个好名字...”
温老嘎有气无力的说道,“守宪,你把我的酒葫芦拿...拿给我。”
“你不能喝酒呢”赵守宪说道,“你现在...”
“那里面没酒了”温老嘎说道,“拿...拿给我吧。”
稍作犹豫,赵守宪还是放下了汤碗,从那口箱子里拿出了温老嘎的酒葫芦。
有气无力的接过酒葫芦一番摩挲,温老嘎取下挂在葫芦上的五帝钱递给了赵守宪,“我儿子要是还活着,也能有你这么大了,他叫温少同,也...也是民国十二年生人,他是...是夏至那天的生日。
这五帝钱,你要是不嫌弃,就...就戴着吧,保...保平安的。”
“守宪”
赵大夫却在这个时候开口说道,“戴着吧,给你伯伯磕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