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勿忘历史,吾辈当自强!
陈默今天特意穿条黑色长裤,纯白色t恤,沉重的地方最好不要穿鲜艳的服装。
光是站在门口排队,看着一旁墙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字,陈默深吸了口气,沉默不语。
队伍缓慢前行,直到排到他。
纪念馆不需要门票,但需要线上预约,到了刷身份证进入。
走进纪念馆,一尊巨大的雕像映入眼帘。
提前做了不少功课的陈默一眼就认出来,它(指雕像)的名字叫做《家破人亡》。
受难的母亲怀抱着死去的孩子赤足仰面向苍天,仰天长啸,诉说着不堪回首的伤痛、屈辱和苦难。
陈默嘴唇动了动,一股说不出来的伤感油然而生。
他本来以为自己能多撑一会儿,或许看到一半才会忍不住难受,谁知刚踏入纪念馆内,通道处的雕像就给他带来视觉冲击力。
没有一个国人能够笑着走出遇难同胞纪念馆。
如果有,那它是出生。
继续前行,一侧出现组雕像,不如前面《家破人亡》雕像高大,齐人高,但看得更清楚。
这些都是雕像所复刻的都是大屠杀时,手无寸铁的平民逃难求生的悲惨场景。
母亲怀里抱着孩子,后面还揹着一个孩子,即便是面对大屠杀,母亲把孩子们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一位五六十岁的中年男子,搀着自己八十多岁的母亲逃难:母亲手里拄着拐杖,她的小脚行动缓慢,儿子搀着母亲,心中充满恐惧和绝望。
还有那每隔12秒就落下的水滴声,象征着大屠杀的时候,每12秒就有一条鲜活的生命被消失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再往前,是一座标志碑。
形象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碑高12.13米,上端刻有一排黑色的阿拉伯数字:
“1937.12.12——1938.1”
这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
旁边还有个黑墙,上面用着各种语言写着:
“遇难者300000”
许多游客在这里止步,陈默也默默注视着墙上的数字。
不知道为何,心中那股酸楚更加强烈。
这只是一串数字,可是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停留片刻后,陈默进入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展。
第一展厅名为“历史的凝视”,有一堵幸存者照片墙,每位幸存者的照片都由一盏灯照亮,而那些灭了的灯箱,代表着老人已经离世。
默逐一看过去,2017年登记在册的100名幸存者,如今竟然只有33位老人的照片还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