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殉国,是一等一的死法(第2页)

 当初果军就是从这个码头逃亡到对面的浦口码头的。

 下关码头虽然还保留着,但作用并没有当年大,所以运营的班次很少,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7点,下午2点到下午5点每30分钟一班。

 他们两人运气还不错,等了十几分钟便排队坐上轮渡船。

 轮渡船分为三层,一楼载车,二楼坐人,三楼要另外收费,大人10元儿童5元。

 因为是下午正热的时候,游客都没多少,加上二楼视野也不错,就没花那冤枉钱去三楼。 可惜二楼也有甲板,但是有封锁不让上去,所以陈默和许星晚只好寻了个不错的窗边位置,一边观看外面的江面,一边继续之前的话题。

 “上山容易下山难,撤退比进攻更难。”

 陈默讲解道:“从理论上来讲,战争状态下的撤退要比进攻难度更大。”

 “撤退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溃败,这种撤退十分狼狈,几乎可以说是士兵在前面跑,敌军在后面追,这种撤退一般情况下都会死伤惨重,下关码头当时的情形就是大溃败。”

 陈默话锋一转,很复杂道:“其二是有组织的撤退,一般情况下都会留下小分队进行抵挡,掩护大部队撤退,这样能保留的力量更多,但殿后的小分队基本上全军覆没。”

 66军,83军不属于这种,他们是突围,牺牲大,存活少。

 “其实唐生智要是能合理组织有序的撤退,而不是直接先跑路,10军守军乃至那些南京的市民都不一定能死这么多人。”

 “唐生智不是挺有争议的吗?”

 许星晚道:“我看网上还有些人给他洗地,说那个情况南京城是绝对受不住的,换谁来都一样。”

 陈默想了想,其实人性是很复杂的,具有两面性。

 他沉吟道:“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当年南京毕竟是首都,光头要撤离的时候,还开过一次高阶经理的军事会议,所有人都不吭声,就唐生智站了出来,说:我愿驻守南京,誓与南京共存亡。”

 “于是光头就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会议上他还表示道:军人的职责就是守卫国土,南京是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如果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能对得起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