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下一段旅途的选择

 “这个童谣还挺有意思的,但我以前怎么隐隐约约像是在别的地方听过类似的?”

 “那你还真的问对人了!”

 许星晚眨了眨眼睛道:“我妈有次吃饭的时候提到这个,她说《城门》这首童谣在国内好几省都有各自的版本,只不过南京是流传最广且最正统的。”

 “有哪几省?”

 “苏省除了南京以外的城市,然后是安徽、重庆、云南。”

 “yn省和重庆是怎么回事?”

 陈默倍感意外道。

 江苏其他城市有他不稀奇,安徽有也说得过去,毕竟南京是两省的省会,但是另外两个地方都是西南,离得这么远怎么传过去的?

 “主要是跟明朝时候有关啊。”

 许星晚理所当然道:“当初沐英永镇云南,可是带了应天府(南京)三十万军民过去,所以云南那里有部分的祖籍都是江苏人。”

 “至于重庆的话,”许星晚用力挤了挤她的小脑袋,得亏这些内容都是跟南京有关,所以了解多些。

 “明朝时期发生过不少的人口大迁徙活动,比如湖广填四川,当时的重庆还是属于四川,所以可能是那时候的南京人迁过去了。”

 “这么说的话,好吧,还是有道理的。”陈默想不到反驳的地方。

 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

 故土难离,即便是背井离乡了,但是古代的百姓总会把一些家乡的习俗也带过来。

 一首童谣,却是对家乡的缅怀。

 当然了,同一首《城门》童谣,但是各个地方的版本都有偏差。

 许星晚说着,眼神落在不远处的挹江门这一段的城墙上,遗憾道:“可惜了,现在除了我们南京和西安这几个城市,国内其他的地方好都看不到明城墙或者古代城墙了?”

 “国内北平和南京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没了城墙,一个没了(明)故宫。”

 不过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的,北平是为了城市发展才拆了城墙,南京的故宫是因为战火毁灭的。

 陈默倒是想得很通透,非常理解道:“我们现在之所以可惜城墙被拆,那是在于温饱问题被解决了,开始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才觉得这个‘拆’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

 “说句难听的话,那个年代温饱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拆城墙还是城门,都算是从传统步入现代的历史程序。”

 “从筑墙求自保,到拆墙谋发展,世间万物都是在变化的,城市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