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国际化的大理,沙溪古镇真是来对了(第2页)
倒是在这种古镇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注意到陈默在思考的样子,司机接着讲述道:“沙溪古镇除了镇上大戏台那些地方,其余的就是古镇周边的村子,所以小黄车对于一些不想多走路的游客还是有必要的。”
“但是哈,要注意不要被宰了。”
司机说着摇摇头,语气中夹杂着不屑。
“有些人是真的坏,为了赚钱专坑游客,正常都是单趟10元,远的话20元,他们真敢啊,按1公里10元收费,搞得不少游客吐槽我们大理这里民风不好。”
“不是我说,哪里都有好人坏人,咱不能这样一概而论。”
说着说着,司机自己都激动起来。
“就像我也是大理本地人,每次载客遇到事来旅游的,都会跟她们讲一些避坑的地方。”
“大理比以前繁荣多,但风气也比以前更糟糕。”
陈默听得光眨眼间,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很多时候,大理在文艺青年眼中是圣地般的地位。
风景好,又有乡土跟民族的气息,简直是治愈的最佳之处。 陈默在前世当牛马的时候,就很向往云南,尤其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
重生后,对大理的旅行欲望也不减反增。
万万没想到刚刚落地,就听到“民风淳朴”的介绍,顿时滤镜碎了!
说好的诗和远方呢!
“嗨,帅哥你也别怕,大理的风光只要是遇到好天气,绝对不会让你爱上这里的。”
司机调侃道:“而且我们大理是一个很国际化、多元化的城市,在国内能找到平替的寥寥无几。”
“国际化、多元化?”
陈默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这司机大叔真的不是在忽悠他?
“对啊。”
司机笑呵呵道:“比如气候很加州,情调很欧洲,管理很非洲,交通嘛......就很印度。”
好家伙,果然够国际化的。
陈默哑然失笑,佩服道:“师傅,你这描述的也太形象了。”
四个国际化,前两个算褒义。
后两个,啧啧,这是很贴切的描述,真的不算黑。
可是陈默忍不住担忧自己的大理之行。
他按捺不住的问道:“师傅,那沙溪古镇商业化严重吗?跟其他古镇比,怎么样?”
来大理之前,他可是做过不少的功课。
知道大理古城跟喜洲古镇的“好口碑”,特意选择沙溪古镇。
毕竟洱海、苍山、古城及各种地方,最多七天就能走一遍,他可是打算在大理待一个月起步的准备!
好在司机的回答让陈默稍微心安一些。
“如果说大理古城的商业化程度是100%的话,那喜洲古镇就是80%,沙溪古镇是50%,剑川古城跟巍山古城是20%-30%左右。”
“沙溪古镇这个商业化程度正好,太少了配套建设不够,常住的话挺不方便;太多的话,又没什么意思,缺少趣味。”
这样一看,他的选择算是正确的。
因为商业化……是只增不减的,或许十几年后的沙溪古镇就是喜洲古镇现在的样子。
跟司机畅聊着,乏味的路途像是开了两倍速,两小时的时光稍纵即逝。
下午5点31分。
车子抵达在084县道上,下车后前方是一条通往民宿的小路。
司机大叔在后备箱处把陈默的行李箱取出来,同时笑着道:“帅哥,加个绿泡泡吧,以后要是用车或者包车可以联系我,我就是大理本地人,附近都熟。”
“好,我加你。”
陈默点了点头,没有拒绝。
这一路上聊得还挺愉快的,尤其是了解不少大理的风土人情以及需要避雷的地方。
“走啦,玩得愉快哈~”
司机大叔挥了挥手,随后关上车窗,消失在陈默视线里。
陈默轻笑一声。
他感觉这个司机大叔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而且,虽然对大理旅游市场的一些地方愤愤不平,可从这些也能看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
真正不喜欢的人,压根就不在乎口碑好与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