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今朝(双重生)听风入夜
36. 教书先生
崔莞言瞥见郑安的脸色变了,又接着道:“……三弟性子顽劣,生母不在,旁人也不好管教。眼下家中局面本就不稳,如今又多了桩这般难事,姨娘年纪轻,素来谨慎克制,却到底不是管教孩子的性子,如今也是力不从心了。”
国公府里年纪轻的姨娘?那便只有展颜。
崔家三少爷的恶名,他不是没听过。
不读书不上课,四处惹是生非,还将书院里一位教习气得当堂拂袖而去。京中圈子虽广,这些年浮浮沉沉的逸闻也从未断过,哪怕他不与权贵多来往,也多少听了几耳朵。
展颜那样柔弱,怎能教得动那个被宠坏了的世家少爷?
郑安闭了闭眼,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重得透不过气来。
他明明该早断情丝,不该为这半点传闻扰乱心神,可如今听旁人转述,他才知她在国公府多年已是艰难周旋。
她当年,是多鲜亮伶俐的一个人啊,如今也教那府邸生吞了进去……
郑安尚未出声,席中却已有几人动了心思。
一位穿青衫的文士笑着道:“我倒是识得几位学兄,教养才学俱优,不如——”
话未说完,旁边又有人插话:“崔三少爷可不是好伺候的,听说前些年把个太学的教习都气跑了,能请得动的先生,怕是要有几分真本事。”
郑安依旧不语,可却实在心疼展颜困在那样的泥沼中,还要为旁人教子操劳。
他知道她不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她的柔顺是因为心冷,忍耐是因为无力,能撑到如今已是不易。
若旁人答应了这差事……来的是个心术不正、觊觎权势之人,那她岂不是又多一重被人窥觑的苦?
他心乱如麻,面上却还是沉静。
“府中也并非无人,当年还有位姓贺的先生,曾在三弟幼时教过一阵,如今在太学当差。只是那位先生说了,三弟顽劣,性子也不拘,不好相处,怕是连半月都教不下去。”
崔莞言顿了顿,苦笑了一声:“如今连外戚都不肯接这差事了,府里也只好往外寻人。姨娘还说,实在不行,只能请朝中旧识出面,找一位年长的教谕来。”
郑安原以为自己忍得住,忍过几年,忍过她音信全无,也就能忍到一生。
可一想到她,心思便早已乱了。
“郑兄倒是最合适的。”旁人一语点破沉默。
紧接着,另一位清儒也笑道:“郑兄出身书香,又有潞山学院的资历,若不是他,我都怀疑国公府请不来更好的人了。”
“是啊,能教三少爷,也就是郑兄这样的能人能镇得住了。”
郑安几乎要将手中的酒杯捏碎,终还是放下,抬头望向崔莞言。
崔莞言像是意外之极:“郑先生愿意试一试?实在太好了。那便劳烦你先在府中试教几日,若三弟不成事,便再做打算。”
郑安终是忘不了孙氏。
她想着,孙氏与故人重逢时那一刻的神色,实在值得一看。
-
崔莞言并未在别院多做停留,吩咐了几句便先行离开。天色尚早,通往上京的旧路两边松林郁郁,山风带着草木气息拂入车内,薄薄一缕,透着夏初的凉意。
她本想着这段路平静无事,哪知车夫忽然勒马缓行。
掀了掀窗帘的一角,原也不过随意一撩,却瞥见路后方,一匹赤骝快马驰来,马背上的人身姿挺拔,眉眼在日光下分外冷峻。
是褚元唐。
她怔了怔,指间的帘角却未落下。
两人视线在马蹄声与人声交错中短暂交汇,谁都没有开口,谁也没有避开。
国公府里年纪轻的姨娘?那便只有展颜。
崔家三少爷的恶名,他不是没听过。
不读书不上课,四处惹是生非,还将书院里一位教习气得当堂拂袖而去。京中圈子虽广,这些年浮浮沉沉的逸闻也从未断过,哪怕他不与权贵多来往,也多少听了几耳朵。
展颜那样柔弱,怎能教得动那个被宠坏了的世家少爷?
郑安闭了闭眼,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重得透不过气来。
他明明该早断情丝,不该为这半点传闻扰乱心神,可如今听旁人转述,他才知她在国公府多年已是艰难周旋。
她当年,是多鲜亮伶俐的一个人啊,如今也教那府邸生吞了进去……
郑安尚未出声,席中却已有几人动了心思。
一位穿青衫的文士笑着道:“我倒是识得几位学兄,教养才学俱优,不如——”
话未说完,旁边又有人插话:“崔三少爷可不是好伺候的,听说前些年把个太学的教习都气跑了,能请得动的先生,怕是要有几分真本事。”
郑安依旧不语,可却实在心疼展颜困在那样的泥沼中,还要为旁人教子操劳。
他知道她不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她的柔顺是因为心冷,忍耐是因为无力,能撑到如今已是不易。
若旁人答应了这差事……来的是个心术不正、觊觎权势之人,那她岂不是又多一重被人窥觑的苦?
他心乱如麻,面上却还是沉静。
“府中也并非无人,当年还有位姓贺的先生,曾在三弟幼时教过一阵,如今在太学当差。只是那位先生说了,三弟顽劣,性子也不拘,不好相处,怕是连半月都教不下去。”
崔莞言顿了顿,苦笑了一声:“如今连外戚都不肯接这差事了,府里也只好往外寻人。姨娘还说,实在不行,只能请朝中旧识出面,找一位年长的教谕来。”
郑安原以为自己忍得住,忍过几年,忍过她音信全无,也就能忍到一生。
可一想到她,心思便早已乱了。
“郑兄倒是最合适的。”旁人一语点破沉默。
紧接着,另一位清儒也笑道:“郑兄出身书香,又有潞山学院的资历,若不是他,我都怀疑国公府请不来更好的人了。”
“是啊,能教三少爷,也就是郑兄这样的能人能镇得住了。”
郑安几乎要将手中的酒杯捏碎,终还是放下,抬头望向崔莞言。
崔莞言像是意外之极:“郑先生愿意试一试?实在太好了。那便劳烦你先在府中试教几日,若三弟不成事,便再做打算。”
郑安终是忘不了孙氏。
她想着,孙氏与故人重逢时那一刻的神色,实在值得一看。
-
崔莞言并未在别院多做停留,吩咐了几句便先行离开。天色尚早,通往上京的旧路两边松林郁郁,山风带着草木气息拂入车内,薄薄一缕,透着夏初的凉意。
她本想着这段路平静无事,哪知车夫忽然勒马缓行。
掀了掀窗帘的一角,原也不过随意一撩,却瞥见路后方,一匹赤骝快马驰来,马背上的人身姿挺拔,眉眼在日光下分外冷峻。
是褚元唐。
她怔了怔,指间的帘角却未落下。
两人视线在马蹄声与人声交错中短暂交汇,谁都没有开口,谁也没有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