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调色手札复堂堂
46. 第 46 章
这封信是陈留县衙发过来的,却并不是骆抒期盼的好消息。
而是一句让她心急如焚,如钝刀割肉般心痛的噩耗。
信上写,秦氏在狱中感染风寒,迟迟未愈,以至病重。
骆抒只觉得天旋地转,眼泪夺眶而出,怎么会这样!
她才离开陈留多久,阿姑好好一个人,就已病重了。骆抒很难不怪自己,是自己大意疏忽,没好好照顾阿姑。阿姑在狱中定是吃不好睡不好,坏了身体,才会风寒难愈,耽误到今天。
否则她一向硬朗,往年冬日时还能用凉水浆布,不会连两三个月都撑不住。
上京时她说自己熬得住,叫骆抒别担心,她竟真信了。
眼泪一滴滴落在信纸上,把墨字洇开。骆抒抬手抹脸,满手潮湿。她把揉皱信纸抚平折好放在怀中,顷刻间下了决定。
要回去,要回陈留!
不管再难,都要救阿姑。
骆抒匆匆往里走,没留意撞翻了矮凳,膝盖处的痛楚传上来,才恍然回神。
但这点痛算什么,阿姑在等她。
吕相公见她去而复返,却眼眶通红,知晓她性子内敛,很少外放。
不免担心起来,“发生何事了?”
骆抒努力憋住眼泪,“望相公海涵,我阿姑在陈留病重,我想告假几日回去看她。”
到底没藏住声音中的哽咽。
亲人病重,对谁而言都难以承受,汴京离陈留又远,若真有什么,就是终生之憾。吕相公心里明白了,劝慰道,“先别急,你独身上路怕是不安全,我托付给镖局,好护你回陈留。”
审刑院有常来往的镖局,送一个人回陈留不是难事,只是再快,也得等上一两日。
骆抒等不了那么久,她知道吕相公是好意,也知道他的担忧。
“多谢相公,可是我心里发急无法安稳,只想快些回去。汴京距陈留不过百余里地,我上车马行租个驴车,早上走晚上就到了。”
吕相公早了解她是个有勇毅之心的娘子,骨子里蕴藏一股倔强,这点与韩雨钟相合。见她身量纤纤却满脸坚定,吕相公思索一二便同意了。
“也罢,你去吧。”
说完,他打开抽屉取出个布包,解开时带着一阵药香,“前日韩大人送我的高丽参,说是留着泡酒。我觉得糟蹋了,不如给你救人。”
“牢狱艰辛,她只怕吃尽了苦头,你不止要带上药材,还要多备银钱,总有使得上的地方。”
得了吕相公的指点,骆抒想到那二十贯,原本打算作开店的本钱,现下预备全部拿出来过这一关。
只怕这些还不够。
她回小院收拾好行囊,妥帖地将二十贯换成白银带上。趁着天色还早,赶来了天工帛,向卢茜娘说明她要走几天,怕卢茜娘有事找她扑空。
卢茜娘也担心她孤身上路不安全,“对了,陈家姐姐的车马行不就做这趟生意的吗?不若坐他们家的车,大家也放心些。”
骆抒就是这个意思,“我正有此意,还请你帮我给陈家妹妹捎个信。”
两条街巷离得近,一句话托个闲汉就传过去了。
熟人帮忙,自然要好些。
想着她要出门,卢茜娘嘱咐她穷家富路,又担心她没钱,上手摸摸她的行囊,“你这打包的系法不对,我给你重系好了。”
不由分说拿走了骆抒的行李,再递回来是明显重了一截。
骆抒用手掂了掂,估计有三贯钱。
行囊里沉甸甸的,吕相公给的药材、卢茜娘给的钱。以防万一,她还把那块雷纹腰牌带上了。
都是她在汴京的机缘,老天保佑她,叫她遇上许许多多的好人。
而是一句让她心急如焚,如钝刀割肉般心痛的噩耗。
信上写,秦氏在狱中感染风寒,迟迟未愈,以至病重。
骆抒只觉得天旋地转,眼泪夺眶而出,怎么会这样!
她才离开陈留多久,阿姑好好一个人,就已病重了。骆抒很难不怪自己,是自己大意疏忽,没好好照顾阿姑。阿姑在狱中定是吃不好睡不好,坏了身体,才会风寒难愈,耽误到今天。
否则她一向硬朗,往年冬日时还能用凉水浆布,不会连两三个月都撑不住。
上京时她说自己熬得住,叫骆抒别担心,她竟真信了。
眼泪一滴滴落在信纸上,把墨字洇开。骆抒抬手抹脸,满手潮湿。她把揉皱信纸抚平折好放在怀中,顷刻间下了决定。
要回去,要回陈留!
不管再难,都要救阿姑。
骆抒匆匆往里走,没留意撞翻了矮凳,膝盖处的痛楚传上来,才恍然回神。
但这点痛算什么,阿姑在等她。
吕相公见她去而复返,却眼眶通红,知晓她性子内敛,很少外放。
不免担心起来,“发生何事了?”
骆抒努力憋住眼泪,“望相公海涵,我阿姑在陈留病重,我想告假几日回去看她。”
到底没藏住声音中的哽咽。
亲人病重,对谁而言都难以承受,汴京离陈留又远,若真有什么,就是终生之憾。吕相公心里明白了,劝慰道,“先别急,你独身上路怕是不安全,我托付给镖局,好护你回陈留。”
审刑院有常来往的镖局,送一个人回陈留不是难事,只是再快,也得等上一两日。
骆抒等不了那么久,她知道吕相公是好意,也知道他的担忧。
“多谢相公,可是我心里发急无法安稳,只想快些回去。汴京距陈留不过百余里地,我上车马行租个驴车,早上走晚上就到了。”
吕相公早了解她是个有勇毅之心的娘子,骨子里蕴藏一股倔强,这点与韩雨钟相合。见她身量纤纤却满脸坚定,吕相公思索一二便同意了。
“也罢,你去吧。”
说完,他打开抽屉取出个布包,解开时带着一阵药香,“前日韩大人送我的高丽参,说是留着泡酒。我觉得糟蹋了,不如给你救人。”
“牢狱艰辛,她只怕吃尽了苦头,你不止要带上药材,还要多备银钱,总有使得上的地方。”
得了吕相公的指点,骆抒想到那二十贯,原本打算作开店的本钱,现下预备全部拿出来过这一关。
只怕这些还不够。
她回小院收拾好行囊,妥帖地将二十贯换成白银带上。趁着天色还早,赶来了天工帛,向卢茜娘说明她要走几天,怕卢茜娘有事找她扑空。
卢茜娘也担心她孤身上路不安全,“对了,陈家姐姐的车马行不就做这趟生意的吗?不若坐他们家的车,大家也放心些。”
骆抒就是这个意思,“我正有此意,还请你帮我给陈家妹妹捎个信。”
两条街巷离得近,一句话托个闲汉就传过去了。
熟人帮忙,自然要好些。
想着她要出门,卢茜娘嘱咐她穷家富路,又担心她没钱,上手摸摸她的行囊,“你这打包的系法不对,我给你重系好了。”
不由分说拿走了骆抒的行李,再递回来是明显重了一截。
骆抒用手掂了掂,估计有三贯钱。
行囊里沉甸甸的,吕相公给的药材、卢茜娘给的钱。以防万一,她还把那块雷纹腰牌带上了。
都是她在汴京的机缘,老天保佑她,叫她遇上许许多多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