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调色手札复堂堂
54. 第 54 章(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诨名,胡乱叫的”,韩雨钟分析道,“如果他只是个流民或者穷苦人,估计连姓都不必保留,其他人会直接唤他瘸子。”
骆抒懂得这一点,一个人没有钱、权,就会连名字也保不住,到最后就是自己的性命。
“所以他更有可能不是流民,而是陈留当地人,后因家道中落,身体又残疾,才流落到这里。这能解释他为何能认识赵全,作藏匿之举。”
骆抒是本地人,按照韩雨钟的分析,很快就想起来符合条件的人,“我记得曾有一家篾匠,就姓黄,但是与他家并不相熟,不太清楚他家的事。”
“篾匠的话,这门手艺能保住生计,活下去不成问题。那你猜,他大概住哪里?”
他分明是揣着答案问骆抒,骆抒回答,“那就是第二块地方了。”
“没错”,韩雨钟拍手,“他既然有生计,就不会住到小格间,棚屋这样的地方也更好藏人。”
他们回到划起来的第二块地方,这是一个土字型结构的聚集地,两条土路横贯其中。由于地处低洼,棚屋前都有水坑,尘土也飞扬不堪,走在路上一身的土。
“此处棚屋狭小,各家各户都挨着,虽然不能挨个询问,但顺着屋内屋外的痕迹也能寻摸出东西来。”
韩雨钟指着土墙,说道,“家里多住了一个人,会有什么变化?”
高门大户里塞进百十来个都看不出来,可穷人家就不一样了,骆抒首先就想到,“粮食不够吃。”
“对,尽管赵全有钱。可是总得有人拿钱去买,多住一个人,就是多一份米粮、多一份柴火。米粮可以吃完,但总有堆积的粪便。柴火可以烧完,但总有剩下的灶灰。”
骆抒见他说“粪便”二字一点也不别扭,倒很意外。韩雨钟读懂了她的神色,“这有什么,行军时连烂泥巴地都淌过,里面还不知道是什么野兽的粪便呢。”
“这下我们要找的,就是屋里放着竹篾,痕迹不同以往的。”
他望向骆抒,“阿抒,开找吧。”
骆抒挽起袖子,露出白皙的胳膊,示意自己准备好了。
两人约定对向而行,从一头开始找,到中间这头汇合。骆抒眼睛好使,又牢记韩雨钟的话,很快就找到一间疑似的房间,门前挂着歪斜的门锁,从门缝里看去,里面是满地的竹篾。屋里昏暗不堪,看不清里头的光景。
门前并没有摆放着什么东西,但是个个水坑都被撒了一层灰。灶灰是好东西,寻常人家不会这么浪费,难道真是多余了一些,里头的人又无心处理,才这么随意吗?
她有些不确定。
这时韩雨钟对她打了个手势,意思是过来。
他指着自己身前的棚屋道,“这间屋子里有竹篾,门前也有堆放了不少东西。更可疑的是,门前有不少杂乱的脚印,我看了下,像是两个人的。”
他的神色更确定些,但骆抒还是指着方才那间说,“我觉得那个也挺像的。”
她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像是从心底涌上来的直觉,很强烈的直觉,甚至不能用常理来解释。
而且错过这次机会就会失败的,强烈直觉。
韩雨钟被她自己都没察觉的肯定所惊讶,他笑问她,“你确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