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第 72 章(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那亲卫杀人有罪,身为密县县尉的他大可以如实上报,呈递有司衙门,静待大理寺发落。
 




    “还是说,你认为这汴京府衙,大理寺、刑部都与他诚王是一丘之貉,视律法于无物,置万民于水火吗?”
 




    李秀迓睁着一双漠然的眼睛,“在下岂敢。大人,我也熟知律法刑典,亲贵杀人有八议之法,我怎敢状告诚王。我告的是他手下杀人的亲卫,告的是亲卫依仗诚王之势,欲逃脱杀人罪名。”
 




    他声量不高,却自有一番铿锵之势。
 




    宋禀安重新打量起此人来,他看着同自己不差几岁,眉目间的风霜多了几层,但意外铸就了他坚毅的神情。
 




    仔细审视,此人面容甚至说得上清秀,还有几分书生意气,令人心生好感。
 




    这样的人若是为官,怕也是能造福一方的好官吧。
 




    从密县远道而来,只是为了替庶民要一个公义。这天底下,会有如此大公无私之人吗?
 




    宋禀安心道了声抱歉,他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李秀迓此行的用意。
 




    是与诚王有私仇?还是诚王的敌人借他的手出招呢?
 




    李秀迓像是能洞悉人心,他按住喉间溢出的一丝愤怒,“在下来之前,已向知县大人递交辞呈。无论此事成与不成,都是在下一人所为,与密县县衙无关,更与密县百姓无关。”
 




    “糊涂!”宋禀安大骂,“此举是自绝之法,你不要自己的后路也罢。但你要密县百姓作何感想,我朝的律法已经烂到如此地步了吗?”
 




    “那就请大人,请大理寺秉公执法!”
 




    他万没想到眼前这人也是个犟种,但又爱惜他这样的心性。
 




    宋禀安开始琢磨,事情若真如此人所说……
 




    “大理寺不能听信你一面之词,递上卷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说清楚,之后呆在大理寺哪儿也不许去。”
 




    也算是他小宋大人发一回善心吧。
 




    李秀迓等这句话很久了,他从袖中抽出被妥善保管的卷宗、状纸呈给宋禀安。
 




    “大人明鉴,此案凶犯是绝不能抵赖的”,李秀迓双目通红直视宋禀安,“因为他是于众目睽睽之下杀的人。”
 




    宋禀安心头一跳,缓缓拉开卷宗
 




    密县雨花村本是靠近嵩山山脉下,靠山吃山怡然自得的一个小村落。三月前,一行穿戴兵甲的侍卫进入里正家中,声明他们奉诚王之命,要在附近山上开采石料,以供西京洛阳诚王别院修筑之用。想从村中借道,便于输送石料出山。
 




    里正答应了,可从此之后,雨花村宁静的生活就一去不复返了。
 




    诚王侍卫带着不少工匠、伙夫上山,日夜不休地在山上开采。这也就罢了,可是他们不许村民上山砍柴、捕猎,一有人靠近,便用刀斧威逼离开。
 




    村民们不欲与官兵争利,虽然一离开山里就会失去生计,但在附近大户家里做工也能撑过这段日子。
 




    那时大家想着,他们走了就好了。
 




    可偏偏他们犹嫌不足,正逢被带上山的伙夫无故逃走,失散了不少人。侍卫们以耽误建造别院为由,开始强硬要求村民们上山运石。运石活计繁重不说,也并无银钱吃食作饷。稍有耽搁,就鞭子加身,打得人皮开肉绽,满身伤痕。
 




    如此种种,怎能不让人生出反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