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调色手札复堂堂
80. 第 80 章
小值房内,李秀迓魂不守舍地呆着,他一时记挂大理寺小宋大人的进展,一时又想起那柄铁器,得问问为何在此。
墙的那一头,骆抒手握住铁器,心跳个不停,“那便让李大人看看吧。”
她决定了,韩雨钟自然赞同。
骆抒紧握铁器,走出库房,将铁器按在桌上,着实吓了李秀迓一跳。
想不到骆娘子还有如此一面。
可两人脸色都很肃穆,李秀迓不敢开口。
骆抒与韩雨钟对视一眼,缓缓道:“李大人,在你说出此物是何物之前,我们想告诉你它是怎么来的。”
李秀迓木木点头。
“两月以前,有一无头男尸在汴京近郊山坳处被发现。因无人报官失踪,大理寺难辨此人身份,几番搜查无果,便以遭遇盗匪劫杀为由结案。近日审刑院重新梳理此案证据,除了发现矿灰以外,还在山坳处发现了这柄铁器,疑似死者之物。只是我们忙碌几日,还是不知此物的真名。”
正如宋禀安所说,李秀迓身负县尉一职,平日里也掌管讼狱,当即就明白了这柄铁器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知道它是什么,就离找到死者身份更近一步了。”
骆抒点头,但她拦下正要说话的李秀迓,“李大人可知死者是怎么死的吗?”
瞧她郑重的脸色,就知死法不平常。
“死者被一把精刀斩断脖颈。”韩雨钟直接告诉他答案,“断口十分平整,可见其锋利。那兵器一定并非市井之物。而且凶犯斩下头颅,为的就是掩盖死者身份。”
骆抒不由得点头,她和韩雨钟越查,越觉得这个案子非同小可。
李大人已经很不容易,他们也不忍心将他牵扯到更深的水里。
李秀迓慢慢听懂了,这二人是要他明白利害关系。
“我若知晓,定会全部告知,绝不私藏!”
诶?骆抒失笑,“李大人,我们的意思是,你若有难言之隐,只需点到为止,剩下的自然由审刑院和大理寺接管。”
竟是他误会了,李秀迓点头,又摇头,“二位是好意,我知晓你们怕我再度涉险。只是若知道的人不说,那还能指望什么呢?”
“骆娘子,请你把手拿开吧。”
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显然已经准备好了。
既如此,骆抒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慢慢将手挪开了。
那柄铁器的真容显现出来,一把长约五寸的细长铁纤。李秀迓闭上眼睛,用手摸了起来,回忆昨夜他刚拿到时的感觉。
接着他睁开眼睛,从头到尾验起来。接着轻咳了一声,虚弱开口。
“这尖锐的一头是用来刺穿岩层,看里头的厚薄。另一头的勺状是拿来刮岩壁上的石芽,老道的人用舌头一舔,就知道这山里头有没有真东西。”
李秀迓边看,边为两人解释起这铁器的详细用处。
最后他说道,“此物叫做探陵镞。二位可知伏牛山到嵩山山脉一路矿藏无数,历朝历代官中或是当地豪族都想要握住手里。而日久天长,领近各县中有不少家族都精通探矿手艺,一代代流传,还各有各的秘诀。这探陵镞就是其中一家的独门物件,概不外传。”
没想到这柄铁器来头不小,骆抒难掩心头激荡。
这是否乃天意呢,他们只是受宋禀安之托照看李秀迓,却不承想,他是个指引他们找到线索的关键人物。
那么,骆抒急急问出声,“那李大人知道这把探陵镞是谁的吗?”
李秀迓却顿住了,“二位,我适才承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我的确只知这把探陵镞来自一个姓岳的人家,这家人丁兴旺,听说还有在朝廷任职的。可究竟是谁的,却不好说。”
知道姓氏,已经很让人惊喜了。骆抒连忙道谢,“李大人已经帮了我们大忙,敢问李大人可知这岳家人长居何地?”
墙的那一头,骆抒手握住铁器,心跳个不停,“那便让李大人看看吧。”
她决定了,韩雨钟自然赞同。
骆抒紧握铁器,走出库房,将铁器按在桌上,着实吓了李秀迓一跳。
想不到骆娘子还有如此一面。
可两人脸色都很肃穆,李秀迓不敢开口。
骆抒与韩雨钟对视一眼,缓缓道:“李大人,在你说出此物是何物之前,我们想告诉你它是怎么来的。”
李秀迓木木点头。
“两月以前,有一无头男尸在汴京近郊山坳处被发现。因无人报官失踪,大理寺难辨此人身份,几番搜查无果,便以遭遇盗匪劫杀为由结案。近日审刑院重新梳理此案证据,除了发现矿灰以外,还在山坳处发现了这柄铁器,疑似死者之物。只是我们忙碌几日,还是不知此物的真名。”
正如宋禀安所说,李秀迓身负县尉一职,平日里也掌管讼狱,当即就明白了这柄铁器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知道它是什么,就离找到死者身份更近一步了。”
骆抒点头,但她拦下正要说话的李秀迓,“李大人可知死者是怎么死的吗?”
瞧她郑重的脸色,就知死法不平常。
“死者被一把精刀斩断脖颈。”韩雨钟直接告诉他答案,“断口十分平整,可见其锋利。那兵器一定并非市井之物。而且凶犯斩下头颅,为的就是掩盖死者身份。”
骆抒不由得点头,她和韩雨钟越查,越觉得这个案子非同小可。
李大人已经很不容易,他们也不忍心将他牵扯到更深的水里。
李秀迓慢慢听懂了,这二人是要他明白利害关系。
“我若知晓,定会全部告知,绝不私藏!”
诶?骆抒失笑,“李大人,我们的意思是,你若有难言之隐,只需点到为止,剩下的自然由审刑院和大理寺接管。”
竟是他误会了,李秀迓点头,又摇头,“二位是好意,我知晓你们怕我再度涉险。只是若知道的人不说,那还能指望什么呢?”
“骆娘子,请你把手拿开吧。”
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显然已经准备好了。
既如此,骆抒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慢慢将手挪开了。
那柄铁器的真容显现出来,一把长约五寸的细长铁纤。李秀迓闭上眼睛,用手摸了起来,回忆昨夜他刚拿到时的感觉。
接着他睁开眼睛,从头到尾验起来。接着轻咳了一声,虚弱开口。
“这尖锐的一头是用来刺穿岩层,看里头的厚薄。另一头的勺状是拿来刮岩壁上的石芽,老道的人用舌头一舔,就知道这山里头有没有真东西。”
李秀迓边看,边为两人解释起这铁器的详细用处。
最后他说道,“此物叫做探陵镞。二位可知伏牛山到嵩山山脉一路矿藏无数,历朝历代官中或是当地豪族都想要握住手里。而日久天长,领近各县中有不少家族都精通探矿手艺,一代代流传,还各有各的秘诀。这探陵镞就是其中一家的独门物件,概不外传。”
没想到这柄铁器来头不小,骆抒难掩心头激荡。
这是否乃天意呢,他们只是受宋禀安之托照看李秀迓,却不承想,他是个指引他们找到线索的关键人物。
那么,骆抒急急问出声,“那李大人知道这把探陵镞是谁的吗?”
李秀迓却顿住了,“二位,我适才承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我的确只知这把探陵镞来自一个姓岳的人家,这家人丁兴旺,听说还有在朝廷任职的。可究竟是谁的,却不好说。”
知道姓氏,已经很让人惊喜了。骆抒连忙道谢,“李大人已经帮了我们大忙,敢问李大人可知这岳家人长居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