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亲家母的来信(第2页)
“没什么,没什么,就是孩子们孝顺。”
那上扬的尾音,藏都藏不住的得意,明明白白地写着:我女儿女婿,能耐着呢!
喜悦过后,新的任务接踵而至。
去京市,给女儿和未出世的外孙准备行囊。′e/z-l^o·o_k\b,o\o/k/.¨c!o`m′
这“行囊”的规模,堪比一次小型搬家。
刘芬把家里所有的票证都翻了出来,粮票、布票、肉票,厚厚一沓,整整齐齐地码进信封里。
她把自己熬夜做的十几双棉鞋底子用线纳好,一针一线,都是对外孙的期盼。
她还回了趟乡下,用攒了半年的工业券,换了足足两大筐土鸡蛋,和一只还在咯咯叫的老母鸡。
姜建国嘴上念叨她。
“你瞎忙活什么!京市什么买不到?用得着你从这儿带?”
身体却比谁都诚实。
他找来厚厚的稻草,把那两筐土鸡蛋一个个包得严严实实,生怕路上磕碎一个。
他还特地去请了厂里的焊工师傅,焊了个结实得能当传家宝的铁笼子,把那只老母鸡安顿了进去。
出发去京市的前一晚,刘芬还在灯下缝着一件红色的小肚兜。
煤油灯的光晕,将她的侧脸映照得格外温柔。
“建国,你说窈窈肚子里这个,是男孩还是女孩?”
“管他男的女的,都是我外孙。”
姜建国嘴上应着,眼睛却黏在那红彤彤的小肚兜上,挪不开。
“我倒希望是个女孩,像咱们窈窈,漂漂亮亮的。”
刘芬脸上漾着笑。
“不过,男孩也好,像津州那样,高高大大的,以后当个大军官,保家卫国!”
“都好,都好。”
姜建国嘿嘿地笑,这几天,他嘴角的弧度就没下来过。
灯光下,刘芬的笑容渐渐淡了,添了几分愁绪。
“你说,亲家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信上看着挺和气的,可上次在医院那气势,真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