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戏指南六分翻盘
第46章 吊桥效应(第3页)
在一次次的接触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其实在一遍遍的重复做梦的过程中早就喜欢上了梦里的谢洄,这种喜欢让她很矛盾,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接近他。
在现实生活中,谢洄的一次次明确地朝自己奔赴的过程,更是加重了她对梦中谢洄的印象,梦境和现实重叠的感受让她惶恐又惊喜,她很享受谢洄对她的付出,但是她也明白,自己对谢洄的感情不纯粹,在沉 、沦在他的爱意中时,又被自己心中的道德红线反复拉扯,吊的她不上不下,反复挣扎。
三年前,姜书意在大学上心理课的时候,头发花白的心理学老教授曾笑眯眯邀请她参与过一个实验。
她和其他9位女性同学被分成了两组,分别被安插在了两家鬼屋里面,鬼屋A恐怖系数高,鬼屋B恐怖系数低,鬼屋邀请了50名单身男性玩家免费试玩,女生们带着漂亮的面具,在玩家受到惊吓的时候挺身而出,带领玩家逃脱出去,事后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玩家如果后续还想参与活动可以联系她。
最后,鬼屋A那边的女生收到了15份来电,鬼屋B收到了5份。
老教授拿着结果乐呵呵的引出了他要讲的内容,“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指的是历史上一个经典的实验,一位漂亮的女实验员站在70米高的吊桥中央,拦住摇摇晃晃走过来的男性单身游客,邀请他们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如果想知道结果就联系她。
对照组则是在稳固的石桥上进行。
结果显而易见,吊桥上的男性、事后给女实验员打电话的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
老教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缓缓道出结论,人在高生理唤醒(比如心跳、出汗、呼吸急促)的情境下,容易把这种身体反应错误的归因为“对身边异性的心动”。
这就是为什么神话故事里美人都会对拯救自己的英雄心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