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鲁莽的英亲王(第2页)
对于幼时的青梅竹马,多尔衮也没有心软。
以往的心软才换来了今天的大清洗,所以在多尔衮的命令之下,小皇帝也丢掉了听政的机会。
按照多尔衮的说法,大清皇帝身体不适,都是因为早早的去议政王会议听证,十五岁之前应该免了这一条,让皇帝养好身体,才能为大清开枝散叶,这也是为大清长久计。
这封明发的圣旨,没有经过议政王大臣其他人的审核,也没有经过皇太后的首肯。
直接就用多尔衮的大印发出来了。
要是以前的时候,两黄旗的大臣和将军肯定会提出反对意见,甚至会跟多尔衮硬扛着。
但此刻这些人都哪去了?
一部分人被砍了脑袋,脑袋上还在滴着新鲜的血液。
另一部分人全部被圈禁起来了,周边全部都是两白旗的兵丁,根本就出不来。
还有一部分美其名曰送到了军前效力,实际上是送到了两白旗的军营里,等于是另一种程度的软禁。
多尔衮这种清除异己的行为,的确是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至少在整个京城反对的声音小了很多,那些心藏祸心的人此刻看到街面上的脑袋,估计也不敢做出其他的举动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人都是满清军队当中的翘楚,也算是有些军队的核心,本就是用人之际,你还把这些人给清洗了,满清军队的战斗力肯定会有急速的下降。
多尔衮带兵打仗一辈子了,当然明白这其中的一些道理,但是此刻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如果要是还不痛下决心的话,在这些人的暗中联络之下,没准儿掉脑袋的就是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英亲王阿济格带着两万八旗铁骑,那也是极其疲惫的抵达了京城。
多尔衮的信中写的很明白,若你今天日落之前到不了的话,其他各旗的反击或许就在今夜,他和多铎未必抵挡得住。
事实上的确有些人不愿意坐以待毙,他们以前也联络了此类事情,但是并没有冒出水面,如果多尔衮对被抓的人进行审问的话,这些人冒出水面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所以今天夜里他们也要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