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赵四的功劳(第3页)
按照殿下的吩咐,这些地全部都属于朝廷的,你们只有三十年的收租期,如果要想收三十年的话,立刻得先拿出三分之一的收成,按照往年平均的光景先上交国库。
至于耕种的这些人,要么是各地的流民,要么是这些战俘,当然各地的流民数量居多。
既然这些人给你干活,那就属于你家的佃户,现在地里没粮食,朝廷先给你垫上,那作为这块地的地主,你就得把另外三分之一的收成再换算成银子,然后交给朝廷。
说白了也就是现在缴纳三分之二的收成,等到明年收粮食的时候,这批粮食就全部属于你了。
这是第一年的交易方式,第二年的交易方式就不一样了,属于朝廷的三分之一税款那是铁打不动的,朝廷是不会管什么天气之类的,所以每年年初就得交上,而且每个人都得交两年的预备金。
至于你们和佃户之间的分割,那就是你们自己去谈了,要么按照第一年的供应方式,要么等粮食收下来之后,佃户拿走其中的三分之一。
这种方式对于南方的一些地主来说,他们其实是不愿意的,毕竟按照明朝的律法,很多地主把自己家的地记在官员的名下,这样就可以不交税了,也就是士绅不纳粮。
可这批地跟原来那些土地不一样,这是朝廷新丈量出来的,如果要是你想收这三分之一的粮食,那就必须得按照朝廷的路子走。
不管是朝廷勋贵还是江南地主,那手里的钱可多的是,以前的时候找不到个投资的地方,即便是把钱都放出去,那也有收不回来的危险。
在很多人的眼中,各种投资的路子都比不上种地。
就算是遇到天灾,那也会有一定的收获,更何况朝廷还帮你管着那些种地的佃户,这种事儿可不多见。
所以拼了命也得往自己身上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