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我还要多懂事(第2页)
说他在管理上有一套办法,能让钢厂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他还带头制定了新的工作流程。
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产品质量。
这些成绩都被上级看在眼里。
记在报告里,成为全县企业管理的先进典型。
县里领导一看钢厂变化这么大,效益翻了几番。
工人们的收入也逐年增长,周边村子的生活水平跟着提高,便意识到这背后离不开科学管理和有效执行。
经过几次实地考察和座谈,他们决定支持周文琪之前提出的建学校建议。
项目很快通过审批,资金到位,施工队也迅速进场。
除了硬件建设,县教育局还从城里调派了好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过来支援教学。
从一开始被人指指点点,说她一个城里小姐不懂基层,做什么都是花架子。
到如今全村上下都把她当恩人看待。
村民们见到她会主动打招呼,逢年过节还会送来自家种的菜、腌的咸蛋。
孩子们远远看到她就喊“周老师”。
老人们也常说,要是没有周文琪奔走协调,村里哪能这么快就有学校。 这些天她也没闲着,凭着自己读过大学、见识广,主动报名去新办的小学当老师。
她还协助设计课程表,根据孩子的年龄分班,整理教材。
那小学是用以前没人住的旧楼房改的。
原本墙皮脱落,屋顶漏雨,门窗歪斜。
经过一番整修,墙面刷了漆,窗户换了新的,桌椅也全配齐了。
教室里铺上了水泥地,黑板换成了墨绿色的金属板。
操场上还画了跑道,立了两个简易篮球架。
周文琪抱着课本,穿了条素净的连衣裙,头发不再卷卷地披着。
而是梳成两条麻花辫,用布条扎得整整齐齐。
她脚上是一双洗得发白的布鞋。
这么一打扮,哪还像个娇气的富家小姐,活脱脱一个知书达理的乡村女教师。
她本来底子就好,学历高,知识广。
大学期间她主修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儿童认知发展有系统了解。
以前在上一世过得懒散惯了,整日参加宴会、逛街买衣服。
如今跟着陆黎辰,每天有事可做,生活规律,心里反倒踏实了,也有了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