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周没心态的大山

第34章 只我受伤(第3页)

 你是想杀人诛心吗?

 犬入的,别太过分了,逼急了,信不信老子……

 此时,赵匡胤说道:“多谢殿下关心,多谢陛下信任,这点小伤对臣来说不值一提,希望陛下能给臣这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郭荣看了看赵匡胤,又看了看好大儿郭宗训。

 心底不禁暗自好笑:

 一个是六岁的神童,一个是堂堂殿前都指挥使,为了这点不值一提的功劳竟然还斗上了?

 也挺好,只要别太过分,斗就斗吧!

 不过若顺着好大儿那点小心思,未免会寒了赵匡胤的心。

 可若同意赵匡胤,好大儿肯定也会伤心,这段时间,这小家伙可是没日没夜得照顾自己……

 沉吟片刻,他突然转头看向一旁一直保持沉默的张永德:

 “张永德!”

 “臣在!”

 “降书既是你送来的,就由你去纳降吧,记住了,决不可扰民……”

 不说杀鸡焉用牛刀吗?

 我可是堂堂殿前都点检……

 张永德愣了愣:“是,微臣领命!”

 郭荣又看向赵匡胤,正色道:

 “赵将军请起,惩罚的事就算了,下不为例即可!”

 “来回奔波,又搞什么负荆请罪,你呀,且回去好好休息吧,记住了,真正的决战是幽州,你可千万别辜负了朕对你的厚望……”

 赵匡胤当即恭敬地领命:“是,陛下,微臣绝不会辜负您的厚望……”

 郭荣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一旁满脸书生气的赵二赵匡义,皱了皱眉:

 “至于你!”

 “身为殿前都指挥使的亲弟弟,不仅不向你兄长学习,以身作则,还敢无视军规,以下犯上,公然对上将韩通出言不逊!”

 “只按梁王说的让你当面给韩通道歉简直便你了!”

 “若不是看在赵将军的面子上,朕杀了你都不为过!”

 “去!”

 “自领二十军棍,罚俸半年,待韩通回来后,必须当面赔礼道歉,他若不原谅,再行处置……”

 赵匡义彻底懵了,整个人差点就瘫在了地上:

 什么情况?

 合着就只有我一个人受伤……

 ……………………………………

 说明:

 1、关于瀛州刺史高彦晖与莫州刺史刘楚信的出处: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六》:“甲辰,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来降。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及诸将相继至行在,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赵匡胤先至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内斌、莫州刺史刘楚信皆举城降。五月朔,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等引兵继至,契丹瀛州刺史高彦晖举城降。”

 因为主角的出现,故事的发展已经不知不觉与真实历史有了不同。

 2、关于后周的军事体系:

 军事体系主要以禁军(皇帝直接掌控的中央军)为主,后周在前朝的基础上,改成了“二元核心”架构:

 侍卫亲军司:统领全国大部分禁军(以步兵、骑兵为主),既负责保卫京城,也承担对外征战(如南征南唐、西讨后蜀),同时下辖部分地方驻军,是“内外兼顾”的全能型军事机构。

 殿前司:最早是后唐、后汉时期的“殿前诸班”(皇帝贴身仪仗队与护卫队),地位低下,仅负责皇宫宿卫。是柴荣亲手将其打造的“精锐尖刀”。平时负责皇宫内部宿卫(比侍卫司更贴近皇权),战时作为“先锋部队”或“主力突击队”,承担最关键的作战任务(如高平之战中,殿前司部队稳住阵脚、扭转战局)。

 而历史上,赵匡胤就是做到了殿前司的老大——殿前都点检,也就是此时张永德的位置!

 但此时,他只是老二——殿前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