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小王爷绿树之盾

第104章:朴素的百姓

原本热闹喧腾的小吃区域,因梁帝一行人的突然进入,为保障这位九五之尊的绝对安全,气氛骤然为之一变。

只见身着玄黑铁甲的禁军士兵们迅速而有序地站满了通道两侧,对百姓进行隔离。

这并非粗暴无情的驱赶,而是一种审慎周到的安排,旨在确保百姓与梁帝御驾之间始终维持着一个恰到好处的安全距离。

此举专为防范百姓人群中可能潜藏的刺客,避免其突然近距离暴起,行刺梁帝、太子或随行的诸位重臣。

因此,此刻大多数百姓只能在禁军划定的界限之外,引颈翘首,远远地遥望着梁帝等人的身影。

众多小吃摊档的桌前桌后,原此刻也站满了人。

这些都是前来看热闹的民众,或是逛累了、饿了前来寻觅吃食的。

此刻骤然间乌泱泱涌入大量甲胄铿锵、手持兵刃的军士,此外还有许多身着便装、但目光锐利、身形健硕,一看便知绝非等闲的大汉。

他们如众星拱月般,严密护卫着中间一小群人。

明眼人一望即知,这定是某位身份极其显赫的重量级大官前来此地视察。

为表示由衷的敬意,自然无人会不识趣地继续安坐于位,埋头只顾吃自己的东西。

众人皆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恭敬地垂手站在原地,目光带着几分好奇与敬畏,聚焦于梁帝等人身上。

当然究其主要原因,仍是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朴素想法。

来者一看便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谁也无法揣测其性情喜好。

万一遇上个性格严苛,讲究排场之人,一来便见众人都恭敬行礼,唯独自己还在那里若无其事地闷头吃东西,对其不理不睬,届时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

梁帝信步朝萧恒口中那位贩卖馄饨的张大嫂摊位走去。

张氏年纪约莫四十多岁,但因常年的辛勤劳作,显得比实际年龄更苍老些,一头盘于脑后的青丝中,竟已夹杂了几缕刺眼的白发。

她用布带将仍在襁褓中的婴孩稳妥地背负在身后,那孩儿此刻正睡得香甜,对周遭的变故浑然不觉。

梁帝一行人径直朝张氏走去,张氏脸上明显掠过了一丝慌乱与无措。

直到她在人群中瞥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萧恒,脸上的紧张神色这才缓解了不少。

张氏连忙抬手,快速在身前的粗布围腰上擦拭了一下沾着面粉和油渍的双手,冲着萧恒挤出带着些许局促的笑容:“李公子,今日可也是来此看热闹的?”

李氏是萧恒出门在外的一化名,梁帝早就知道了,更是知道萧恒去教坊司用的名字,叫做李刑,所以此刻听到张氏叫萧恒李公子,梁帝并未面露丝毫诧异之色。

其他官员闻声,也并未又任何异样之色。

毕竟出门在外,谁还没几个不一样的身份啊?

“嗯,是的。”

萧恒面色和煦,带着轻浅的笑意回应道:“今日恰巧与家中长辈一同前来。”

“这不,走到此处觉得腹中有些饥饿,见大嫂的摊子也在,便与长辈们一起来,想向大嫂你讨碗馄饨吃,不知大嫂可欢迎啊?”

“欢迎……自然是欢迎的,”张氏忙不迭地应承,语气带着劳动人民特有的热情。

“开门做生意,李公子带着长辈上门来照顾我的生意,那是求之不得的福气,哪有不欢迎的道理?”

“几位贵人快快里面请。”

说着,张氏便急忙侧身,热情地招呼众人朝摊子里面,那片摆放着桌椅的区域走去。

摊子后面是数张摆放整齐的长桌与长凳,这是整个小吃区域统一规划的制式。

为了能以最快速度将这批所需的桌椅板凳赶制出来,萧恒当初可是给工部下了死命令。

同时又从民间紧急征调了大量的木工匠人,日夜赶工,才终于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这项任务。

在梁帝等人抵达此处时,正有好几拨客人坐在张氏的馄饨摊前吃着馄饨。

人数虽不算极多,但摊位上仅有的四张桌子却都已被人占据。

张氏刚热情地招呼完,回头瞧见这番情景,面色顿时微微一变。

有些紧张地望向萧恒,语气带着商量和歉意:“李公子,您看……可否劳烦诸位长辈暂且挤一挤?”

街边的普通吃食摊贩,很多甚至不设桌凳,毕竟这个世界的桌椅多为实木打造,沉重且搬运不便。

即便有些摊家人手充裕,能摆设一两张桌椅,也大多非常简陋。

因此,对于光顾街边小吃的食客而言,通常没什么太多讲究,能有个地方坐下便已算是店家本事大了。

大家彼此挤一挤凑合一下也就过去了,鲜少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挑三拣四。

但此刻情形却有所不同。

眼前梁帝这一行人,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来时都已褪去了彰显身份的官服,但此刻身穿的也绝非普通百姓的粗布麻衣。

皆是用料讲究、裁剪得体的绸缎华服,一望便知绝非寻常人家。

这类人物用餐,定是极其讲究排场与舒适的。

想到这里,张氏的心不由得揪紧了起来。

眼前这一行有十数人之多,若是因为座位不便而心生不满,就此离去,对她这小本经营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面对张氏那写满紧张与不安的神情,萧恒还未及开口。

梁帝便已率先爽朗一笑,语气宽和地说道:“这有何不可?凡事都讲究一个先来后到。”

“他们是先来的客人,我们才是后来者。”

“倒是我们要担心,莫要打扰了几位用餐的雅兴才好。”

说罢,梁帝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扫过桌前有些拘谨站立的的几位食客。

“没有没有,一点都不打扰。”

一名反应机灵的青年食客急忙摆手说道,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

“你们是一大家子人吧?真是人丁兴旺,福气好啊。”

“这样,我们几个凑到一桌去,剩下的这几张桌子,你们一家子若是挤挤,应该能勉强坐得下。”

青年话一说完,立刻招呼同桌以及其他桌的食客,众人纷纷动手,小心翼翼地将各自碗中的馄饨端到同一张桌子上。”

“迅速将其余几张桌子腾了出来,然后几人有些拘谨地挤在一条长桌四周,对着梁帝等人一个劲儿地憨厚笑着。

这并非是他们天性愚钝,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朴素的友善表达。

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展现出最真诚的笑容,便是向他人表示友好与敬意的最佳方式。

梁帝朝他们投去一个赞许而友善的目光,那几位百姓见状,笑容更是灿烂,露出略显腼腆的牙齿。

“有劳几位行方便了。”

萧恒见状,朝几人微微颔首致意,随即转头对张氏说道:“大嫂,这几位朋友的账,都记在我名下,待会儿我一并结算。”

“好嘞!”张氏心知萧恒家境殷实,不会在意这点小钱,便爽快地应了下来。

那几位主动腾出桌位的百姓闻言,却是一脸受宠若惊,连连摆手推辞:“使不得,使不得,就是腾个座位的小事,这位公子您太客气了,万万不可如此。”

“无妨,”萧恒面色故意一板,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玩笑口吻说道。

“相逢即是缘分,就当是我借此机会与几位交个朋友,请朋友吃碗馄饨略表心意。”

“怎么,难不成几位不愿赏脸,与我交这个朋友,非要拒绝不成?”

“没有没有,绝无此意,”几人见萧恒如此说,脑袋顿时摇得像拨浪鼓一般,慌忙解释。

“砰!”一声轻响,梁帝抬手不轻不重地在萧恒后脑勺上轻拍了一下。

瞪起眼睛呵斥道:“混账小子,干嘛呢?有你这么交朋友的吗?”

“强送人情,岂不是让人家为难?”

随即,转向那几位百姓,脸上恢复了和煦的笑容,温言道:“几位莫要见怪,犬子年轻,性格顽皮了些,方才只是与几位说笑,当不得真。”

“几位无需有任何负担,不过,为表方才搅扰几位用餐的歉意,几位若是还想用些别的什么,尽管点来,都算在这小子账上。”

“放心,这小子旁的不说,银钱倒是宽裕得很,诸位不必替他节省。”

梁帝笑着说道,语气带着长辈的慈和与不容拒绝的意味。

萧恒呲个大牙朝几人笑道:“随便点随便点,不差钱。”

“够了够了,一碗馄饨已然足够,多谢贵人的好意,真的不用了,”几人受宠若惊,再次急忙摇头婉拒。

“那好,诸位请慢用,不必拘束,无需顾及我等。”梁帝见状,也不再勉强,和气地说道。

随即,梁帝目光环视四周,看到其他摊位前站着的百姓。

也大多因他们的到来而显得有些拘谨不安,影响了正常的生意与用餐。

梁帝微微侧首,对身旁随侍的一名官员低声吩咐道:“传令下去,告知此间的所有百姓,无需因朕在此而过分顾忌。”

“让他们一切照旧,该用餐的用餐,该谈笑的谈笑。”

“莫要因为朕一人的缘故,既打扰了商家们的正常营生,又扫了这些前来游逛、看热闹的百姓们的雅兴。”

“诺!”那名官员躬身领命,立刻转身前去传达旨意。

片刻工夫之后,原本因御驾降临而显得有些过于安静的四周,人声渐渐再度汇聚起来。

恢复了先前那份热闹活络的议论声与谈笑声,虽然比之前略微克制了些,但生活的气息与市井的活力已然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