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8,我和兄弟当父子不造谣的杀手
第265章 物价飞涨的一月(第3页)
张薇:“说是物价一直在涨,这钱留着也是贬值,买东西囤着最保值。”
听到这,宋玉恍然了解,也就不再给宋良使眼色了。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但凡物价上涨,囤物件永远是老百姓第一首选。
无论怎么宏观调控或是政策,但凡涉及到自身利益,依然选择服从趋利避害的原则。
看到别人买,自己也必须要买,不买就觉着吃亏,这就是从众心理。
刘芳叹气道:“这物价确实有些夸张了。”
宋良叹气道:“今天上午市里开会,有两个厂已经开始发不出工资,嚷嚷着让市里给出办法。
物价本来就涨,职工们还发不出工资,企业又没有订单,一下子全来了。”
说完询问刘美君:“棉纺厂现在什么情况?”
刘美君摇头:“我不清楚,但没听说发不出工资。”
张薇举手道:“我知道!”
刘芳笑了:“你又不是棉纺厂的,咋能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
“杨佑跟我说的!他说厂里已经在考虑拆装厂边没用的房屋租给别人,这样能赚些租金给职工发工资!”
听到这话,宋玉脑中第一时间想到两个字:
‘三产!’
刘芳喃喃道:“连棉纺厂这么大的地方都这样,那看来确实很难了。。。”
宋良幽幽道:“市里也没有办法,只能让各大企业自行渡过难关。
有些国营厂只能鼓励职工买断产权,好让厂子活得下去。”
宋玉对这种问题格外感兴趣,视线看向宋良。
注意到对方的眼神,宋良继续‘自顾自说’:“不过我觉着也没有多少人会买。”
刘芳不以为然:“房子本来就是厂里分下来的,谁会愿意无缘无故掏钱买。”
宋玉没有说话。
这主意是好,但是太过超前,福利房改售房要等到90年代才具体实施。
现在厂里分下来的福利房,每个月只需要缴纳几块钱到十几块的象征性租金就能居住。
忽然掏大笔钱买下原本就是分给自己的房,几乎没有职工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