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别想躺平,都给我卷起来,开会!开会

 朝会结束后,皇帝照例于皇极门设宴。+二\8/看*书.徃¢ *嶵·薪`章?踕.埂_鑫!哙?

 一溜宴桌在空地上排开,文武百官们按照品阶入席后,顿时议论纷纷。

 无他——这筵席竟与以往略有不同,光禄寺呈上的饭菜居然还算可口。

 阁臣们却无心关注这等细枝末节,用起餐来都有些食不知味。

 今日早朝上的风云变幻,实在是让他们心惊肉跳。

 这位新君的举动,事事出人意料。

 偏偏其身在大位之上,手中名册又引而不发,实在令人惊怖。

 这等手腕,这等心性,哪里像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天子?

 用过午膳,宫人奉上茶汤,四位阁臣聚在一处,一时无人说话。

 还是首辅黄立极先开了口,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慢悠悠地说道:“今日之事,诸位怎么看?”

 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闲事。

 最年轻的阁臣李国普,眉宇间还带着几分朝堂上的激昂,他不由感叹道:

 “陛下虽然年少,然而对世事洞若观火,性格又不急不躁,想来国事可以渐好了。”

 他今日因直言而得“朕之魏征”的赞誉,此刻犹言在耳,心中不免有些偏向。

 一旁的次辅施凤来,为人老成持重,闻言只是点了点头,谨慎地说道:“陛下确有圣君之姿,只是……行事过于雷厉,不知是福是祸。我等为臣者,还需小心辅佐,免得有误国事。”

 而最后一位阁臣,张瑞图,此刻心中却满是不安。

 他曾为魏忠贤写过生祠碑文,如今魏逆倒台,他这个“从逆”之人,这两日一直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今日新君虽然按下贪污之事,却一直对附逆之事隐而不提,这其中究竟作何打算?

 听了几位同僚的话,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附和道:“施公所言极是,我等自当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

 黄立极将三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暗自一笑,正要再说些什么场面话。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进来,对着四人躬身一礼。

 “四位阁老,陛下平台召对。”

 四人心中一凛,连忙起身。

 黄立极简单一礼:“请公公少待,我等回府沐浴更衣,再来觐见。”

 平台召对,是阁臣面见君上的大礼,相关人员素来要沐浴更衣,以示隆重。

 那小太监却摇了摇头,恭敬地回道:“陛下有旨,不必更衣,请四位阁老即刻随奴婢来。”

 不必更衣?

 四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泛起了嘀咕。

 这又是哪门儿的规矩。

 他们怀着满腹的疑惑,跟在小太监身后,穿过一道道宫门。

 只是越走,心中越是惊疑,这方向,并非是去往平日召对的云台门方向。

 最终,小太监在一座雄伟大殿前停下了脚步。

 “阁老们,请吧,陛下已在殿内等候。”

 四人抬头一看,殿前匾额上三个大字,让他们心头猛地一跳。

 武英殿!

 此地,乃是明初皇帝召见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之所,后来虽改为画院所在,但其本身所带的军政意味,却从未消散。

 不知新君选择在此地召对,是否有其深意。¨c?n_x.i!u?b¨a¢o+.\n¨e!t.

 实在不是四人想得太多,而是这位新君言行举止,实在有些不同。

 四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整理了一下官袍,迈步走入殿中。

 殿内的布置,与他们印象中完全不同。

 原本陈设的画作、文房四宝,此刻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几张简洁的桌案和坐墩,显得空旷无比。

 朱由检正坐于主位之上,见他们进来,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坐。”

 四人依言坐下,却不敢有丝毫放松,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

 朱由检目光平静地扫过四人。

 “以后平台召对,不在云台门,改在武英殿。”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四位阁臣心中又是一凛,但无人敢提出异议,齐齐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朱由检向一旁侍立的秉笔太监高时明招了招手。

 高时明会意,立刻让两个小太监将一扇巨大的屏风,抬到了大殿中央,正对着四位阁臣。

 屏风之上,已经用笔墨写下了几行大字:

 一、九边旧饷|黄立极

 二、山东水灾清查赈灾|施凤来

 三、辽东马草折银|

 四、天启年间门户事官员清单|李国普

 四位阁臣看着屏风上的字,瞳孔都是微微一缩。

 “今日,就议这四件事。”

 朱由检顿了顿,目光落在了首辅黄立极的身上。

 “元辅,咱们就从你开始吧。九边旧饷一事,你打算如何处置?”

 黄立极心中打鼓,却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躬身道:

 “回陛下,今日朝会,听闻陛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之论,臣茅塞顿开。”

 “臣身在首辅之位,理应为陛下分忧,为天下计。”

 他先是熟练地送上了一记马屁,才接着说道:

 “臣打算,先与户部尚书郭允厚,将九边旧饷中,京运银的部分查清,三日之内,便可将账目呈报陛下御览。”

 朱由检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黄立极见状,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只是……这民运银的部分,却有两处为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