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明老钱贵族(2k)(第3页)

 礼毕之后,张惟贤才直起身子,认真地说道:

 “陛下,老臣枯坐府中数十年,日常所做,不过是代天祭祀、处理些往来文书而已,早已眼目昏花,又哪敢妄言谁贤与不贤呢?”

 “陛下胸怀大志,只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堂皇大势压之,贤者用,庸者斥。”

 “如此,人随势移,世风渐易,又何愁勋贵不可用呢!”

 “好一个堂皇大势!”

 朱由检抚掌赞叹,心中对这位老国公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把识人用人的权柄完全交还给了皇帝,又点出了解决问题的核心。

 ——关键在于皇帝自己能不能造出“势”来。

 “那朕几日前,让国公推举一些勋贵子弟,入京营历练之事,办得如何了?”朱由检再问道。

 张惟贤笑道:“此事更易。臣年老体衰,见识短浅,哪能尽识少年英雄?不若由陛下亲自出题考较一番,届时,贤能之辈自然会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话说到这里,张惟贤的眼前,闪过了自己儿子张之极那双充满热切渴望的眼睛。

 他心中一软,终究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一句。

 “只是……陛下,国朝承平已久,如今的勋贵子弟,未必人人精通弓马骑射,反倒有不少人在诗词文笔上颇下苦功。陛下考较之时,还请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或能尽选英才。”

 “国公所言,乃是真正的公忠体国之言。”

 朱由检点点头,没有察觉其中奥妙,只是上前一步,亲手将他扶着坐下。

 “朕有国公,真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他看着张惟贤,语气变得更加亲切。

 “今日请国公来,其实还有最后一事,想请国公帮忙。”

 “陛下请讲,臣万死不辞!”张惟贤立刻表态。

 于是,朱由检便将自己打算修缮京中道路,并希望由勋贵集团出资捐俸一事,大致说了一遍。

 张惟贤听完,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修路,是好事。

 京中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早已为人诟病。

 有资格坐肩舆的勋贵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出门,也一样要受这份颠簸拥堵之苦。

 更何况,皇帝还许诺,修路之后,要将捐资者的姓名功绩,刻于碑石之上,立于道旁,以供万民瞻仰,青史留名。

 名利皆有,这事,做得过。

 唯一的难点,在于这四十万两银子。

 数目不小。

 他在心中默默盘算了一遍,将京中各大勋贵府上的家底过了一遍。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眼中已有了成算。

 “陛下,修路一事,利国利民。”

 “至于这四十万两银子,有两宫太后与陛下捐出的三万两子粒银在前作为表率,京中勋贵各家凑一凑,填上其中大半,应当不难。”

 他站起身,苍老的脸上,终于难得地泛起一丝笑容。

 人才匮乏、贪腐成风是勋贵的现实难题,只能半遮半掩,说起来终究底气不足。

 但出钱这事还不简单?大明勋贵要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张惟贤开口就是大包大揽:

 “老臣虽年老体衰,但这张老脸,在勋贵之中,还算有几分薄面。这件事,便请陛下交于微臣!”

 “三日之内,臣必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好!好!好!”

 朱由检连说三个好字,心中畅快,上前扶住张惟贤。

 “有国公出马,朕就放心了!”

 君臣相视一笑,气氛融洽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从殿外匆匆步入,在高时明耳边低语了几句。

 高时明神色一动,快步走到御前,躬身禀告:

 “陛下,传令之人快马回报,孙承宗大人接令之后,不顾家人劝阻,只带了两个仆人,便已轻装简行,快马兼程而来。”

 “按脚程算,预计今夜便可抵达固节马驿,明日一早,便能入京了。”

 “哦?!”

 朱由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大喜过望,脸上的笑意再也抑制不住。

 “好!好啊!不愧是孙师傅!”

 他一时兴奋,竟忘了身边的张惟贤,兀自在大殿中踱步。

 而张惟贤,在听到“孙承宗”三个字时,脸上的笑容便悄然隐去。

 刚刚因谈妥了修路筹款而涌起的一丝豪情,仿佛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瞬间冷却。

 他静静地站在原地,看着兴奋不已的年轻帝王,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都说君如舟,臣民如水。

 可皇帝这艘巨舰,要容纳的,又何止是勋贵这一道水流?

 大明勋贵终究不比开国之时了,始终只能在文臣后面捡点残羹剩饭罢了。

 张惟贤心中百味杂陈,但还是强作精神。

 他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既然事已议定。老臣……便先行告退,即刻去为陛下筹措修路银两。”

 朱由检此时也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

 没办法,这应该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真正的大明ssr顶尖人才,确实有些忘我。

 他看向张惟贤,见他神色平静,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落寞,心中便已了然。

 但勋贵之事,关键还是要看勋贵自身的成色,否则他再如何信重,也是扶不上墙的。

 朱由检也不多做解释,只是点点头,温言道:“好,那便有劳国公了。此事重大,国公也要保重身体。”

 “臣,遵旨。”

 张惟贤再次行礼,随后缓缓退出了乾清宫。

 殿外的秋风带着凉意,吹在他发热的脸上,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他回头望了一眼宫殿,年轻的帝王正在里面,意气风发地准备迎接他的另一位肱股之臣。

 张惟贤幽幽地叹了口气,拉紧了身上的朝服。

 “文官……呵。”

 ——

 附上孙承宗进京图,犹如一把利剑杀来!

 昏君!吃俺老孙一剑!(写文太累,开个无聊玩笑hhh)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