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地胜还是民胜?(今日加更!求月票(第2页)

 听完五人的话,朱由检缓缓点了点头。

 “如此看来,我大明江山,有些地方已是‘民胜之地’,有些地方尚是‘地胜之地’。”

 他的手指轻轻点了点齐心孝的方向。

 “然而,纵使是地胜之地,也会因民众迁徙繁衍,终有一日,变为民胜之地。便如安庆之例。”

 他幽幽一叹,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莫名的萧索。

 “那么……我大明,究竟还有多久,才会到天下皆为‘民胜’,再无一寸‘地胜’之境地呢?”

 此言一出,暖阁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在场的五人,全都是人中俊杰,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聪明人。

 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几乎同时明白了皇帝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一股寒意,顺着他们的脊梁骨,悄然爬了上来。

 朱由检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他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也是一把更锋利的刀。·w-e.n·x~u\e!t¨x?t-.*c`o\m.

 “朕也曾观《韩非子》,同样被其中一句话,牵动了心神。”

 他看着众人,一字一句地背诵道: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在众人心中发酵,而后才轻声问道:

 “朕毕竟未曾生子,对此论所见不真。敢问诸位,民间……果真如此乎?五子复五子?”

 几人只觉得头皮发麻,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攫住了他们。

 这不是经义,不是策论,这是一个冷冰冰的、能无限推演下去的算术题。

 片刻之后,还是张之极硬着头皮出列,声音有些干涩地说道:“回……回陛下,民间产子,多有夭折。纵有五子,能存活长大者,或十之四五。或许……或许并未如此夸张。”

 “是吗?”朱由检叹了口气,“纵然一对夫妻只得二子成活,便不夸张了吗?”

 他伸出手指,开始计算。

 “夫妻二十岁时,有二子。待到四十岁时,二子成家,便有四孙。待到六十岁时,四孙再生,便有八玄孙。”

 “若此夫妻能活到六十岁,身后便是二子、四孙、八玄孙,合计一十四人。两口之家,两代之后,变为十四口。如此,当真不夸张吗?”

 张之极嗫嚅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其余众人,也是一时无言以对。

 这笔账,太简单了,简单到令人恐惧。

 又是一阵死寂。

 倪元璐再度出列,他的脸色已有些苍白:“陛下……然而终究有灾荒,有时疫,有盗贼,有战乱……人口增殖,或会比想象中……慢上许多。”

 “当然如此。”朱由检点头,承认了他的说法,但紧接着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反问。

 “然而,再慢,会是停滞不前吗?”

 “国朝初立,太祖高皇帝定天下户口,计六千余万。到如今,二百余载,户口仍是六千余万。各位……信吗?”

 众人哑口无言。

 黄册之弊,早已是大明朝堂上下一个心照不宣的巨大谎言。

 谁都知道人口早已不止这个数,甚至有识之士也曾上疏请求清丈田地、核实丁口,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因为这件事牵扯太广,阻力太大。

 朱由检的声音愈发幽沉。

 “如方才之极、养性所言,我大明此时,尚有地胜之处。”

 “但人口滋养,永不停歇。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或许四十年……终究会有一日,我大明幅员万里,再无一处地胜于民。”

 “到那时,又当如何呢?”

 一问接着一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众人只觉得冷汗涔涔,浸湿了内里的衣衫,却无一人能答。

 朱由检长叹一口气,终于从御案后站起身,缓缓踱步走下台阶。

 他走到五人面前,目光如炬,扫过他们苍白的脸。

 “朕观汉、唐兴衰,无不是国初人口衰弊,百废待兴。”

 “尔后开国之君贤明,休养生息,丁口逐渐极盛。”

 “然后丁口极盛后便是衰败,或有灾荒民变,或有外族入侵,或是地方作乱。”

 “于是赫赫王朝,轰然倾覆。”

 “待到新朝建立,天下又是十室九空,人口再度衰弊。生养数百年后,又入此轮回……”

 他的语速越来越快,眼神也越来越锐利。

 “然则,这王朝之衰败,果真是吏治崩坏吗?是外族势大吗?是地方作乱吗?”

 “还是说,其根本,就是这‘民地之争’呢?!”

 “如果真的是……”

 他的声音陡然压低,却带着千钧之重,一字一顿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