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道左相逢,有趣有趣(新人物出场!(第2页)
但他卢象升,真的就只做马草之事吗?
朱子有云:
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矣!
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则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
他卢象升如今奉诏入京,也算是当得其任了,那又有没有可能提出能治膏肓的方案呢?
卢象升沉思片刻,还是缓缓摇了摇头。
不对,不应该这样贸然去做。
这几日接了皇命,一路入京之时,心思全扑在了马草一事上,竟是连邸报都没顾上看。
新君的脾性、施政方略,他都一概不知,此刻一切都是空想。
看来,入城之后,首要还是得查探消息才是。
想到这里,卢象升拨转马头,对他的小厮说道:“你回头去找一下两位大人,告诉他们我今日要先行入城寻觅住处,就不等他们一起进京了。”
“通告之后,你再入京到宣武门承恩寺来找我便是。”
小厮应诺一声,拨转马头而去。
卢象升又看向站在原地不动的家丁,眉头一皱,说道,“你们还等着干嘛,一起回去护送两位大人便是。”
那家丁有些迟疑:“可是……方才那些盗贼……”
卢象升双眼微眯,也不说话,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那家丁顿时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连忙也招呼其余人一起回转去了。
……
摆脱了冯府的家丁,卢象升单人独骑,速度快了不少,不多时便已过卢沟桥。
巍峨的京师城墙,也已远远在望。
就在此时,他眼角的余光,忽然被官道旁一个奇特的建筑吸引了。
咦,刚刚一闪而过的是什么古怪东西?
卢象升勒住马头,转身望去。
官道边本有个传递文书的急脚铺,如今旁边却突然起了一座两丈多高的木制高台。
台子顶上,还架着一根工字型的奇怪木棍。
卢象升看了看天色尚早,终究还是没能按捺住心中的好奇,调转马头,向那高台行去。
来到近前,他才看清,三名军士正在高台中忙碌。
一人年纪最轻,约莫十七八岁,竟穿着一身飞鱼服,手中举着一根黄铜制成的单筒长棍,从高台窗口往外张望,口中念念有词。
另一名年纪稍长的,掩在其后,隐约可见似乎拿着毛笔,在一本册子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
最后一人看着已有三十出头,则正站最后面,看不清在做些什么,似乎和高台上的工字木架有点关联。
卢象升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立在台侧,看着他们忙碌。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那名年轻的飞鱼服少年猛地放下了手中的铜管,兴奋地一拍大腿。
“成了!广宁门回报了!”
他大喊道:“收发信报可同时进行!没有出错!”
另外两人闻言,顿时也满是喜色。
“王头儿,你这下可发达了!效率凭空提高了一倍啊!”
“是啊,这头奖一百两银子,定是你的了!”
飞鱼服少年哈哈一笑,随即却又摇了摇头,有些不甘心地叹了口气:“妈的,俺这次恐怕最多拿个次奖。”
他用力一锤身旁的栏杆,骂骂咧咧道:
“姓邹那厮的法子实在太过讨巧!居然想到将常用词直接编码!”
“如此一来,‘奴酋三千人犯宁远’,就从八个编码变成了四个编码!如果把一些军令整理一下,甚至可以从八编码变成两个一个!”
飞鱼服少年妒忌得面无全非,咬牙切齿道:
“那日俺睡前就朦朦胧胧似乎想到了,却没想到睡醒后他就已经报了上去!这孬货真是踩了狗屎运了!”
“就一天啊!就一天!要不然头奖,次奖都得是我的!”
卢象升在台下静静听着,只是暗暗记住这些莫名其妙的词语。
见他们似乎是忙完了暂歇,他才轻咳一声,拱手道:“敢问诸位……”
这一声,顿时把高台上的三人吓了一大跳。
“什么人!”
三人几乎是同时转身,锵然声中,三柄腰刀齐齐出鞘,在小小的平台上乱做一团。
那锦衣卫少年更是眉毛倒竖,厉声大喝:
“呔!哪里来的贼厮,竟敢在此窥探军情!”
话音未落,他竟是想也不想,抓着旁边一根绳索,就从丈高的地方一跃而下!身手矫健,落地无声。
另一名军士也有样学样,跟着跳下,却不防身子撞在了塔台某个凸起处上,口中发出一声闷哼,但他强忍着痛楚,依旧一瘸一拐地持刀逼了上来。
最后那名中年人犹豫了片刻,大约是觉得自己的身手没这么利落,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地从楼梯爬了下来。
不多时,三人便呈品字形,将卢象升团团围住,刀锋在阳光照耀下泛着冷光。
卢象升却不见丝毫惊慌,只是微微一笑,从容拱手道:“在下并非歹人,乃是奉诏入京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见此建筑奇特,故而特来相问。”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了勘合路引,坦然亮出。
三人面面相觑,那为首的锦衣卫少年眼中仍有疑色。
在他示意下,那名中年军士才上前一步,一把夺过路引,仔细查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