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明拆迁大队(第3页)
“说的是!不拆掉这些违建,后面怎么铺石板路?我听说,这位新上任的薛府尹,那可是个强项令!”一位穿着儒衫的老者抚须说道。
“强项令?”人群中传来一声嗤笑,“拆拆勋贵府邸算什么,等他拆到那些中官府邸边上,就知道他是不是银样镴枪头了!我赌他不敢!”
各种议论声钻入卢象升的耳朵,让他眉头大皱。
铺石板路?
他拉住身边那位儒衫老者,一拱手,谦逊地问道:“老丈有礼了。在下乃初到京城的士子,敢问这京城是要重修道路吗?可如今国库空虚,九边糜费甚巨,这京师铺路,怕不是要耗费百万巨款?朝廷如何能行此事?”
那老者见他文质彬彬,又是读书人模样,便也客气地回礼,摇头道:“这位郎君有所不知。此事并非动用国库银两,而是由京中的勋贵、中官和大臣们捐的钱,据说足有五十多万两呢!”
“而且也不是全城都修,这第一期‘京师新政’,只先修宣武门大街和东边的朝阳门大街。”
“京师新政?”卢象升的疑惑更深了。
“呵呵,看来相公是刚入京,不知道也正常。”老者笑道,“你往右拐,去正阳门大街,买一份前日刚出的《大明时报》看看便知。上面什么事都说得清清楚楚。如今新进京的士子,可是人手一份呢!”
那持牌小吏的队伍一路向北远去。
突然有路人叫道,“拆到东厂王太监铺子上了!”
嚯!好戏开场!
落在后面的人群顿时喧然,老者也按捺不住了,朝他拱了拱手,便追了过去。
“哎……”卢象升没叫住,也只得作罢。
他心中疑云重重,决定先不急着去部里投文书,还是安顿下来,把这些事情弄个明白再说。
……
此时,随着看拆迁热闹的人群向北涌去,宣武门左近的视野顿时空旷了许多。
卢象升牵着马匹,习惯性地往记忆中承恩寺的方向望去……
下一刻,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哎?
我那么大一个承恩寺呢?
怎么没了?
只见原本应该是寺庙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片空旷的废墟,残垣断壁之间,杂草丛生,满目疮痍。
……
又抓了个路人打听了一下,卢象升这才搞明白缘由。
承恩寺为何会消失?
这就得从王恭厂大爆炸说起了。
去年那场惊天动地的灾变发生时,他人还在山东临清,只是有所耳闻,却没想到如此惨烈。
宣武门旁的象房都塌了半边,大象受惊,四处奔逃。
而紧挨着王恭厂的承恩寺,那更是干脆原地起飞,共赴西天了。
如今,王恭厂旧址已是一片废墟,新的火药厂干脆迁到了城西北,改名“安民厂”,吓得那附近能搬走的住户都搬走了,地价骤降。
而宣武门这片灾变核心之地,简单清理了瓦砾尸骸之后,却再也无人愿意在此起屋造房。
午夜之时,常闻鬼哭之声的传言,更是让此地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凶地。
至于承恩寺,本有勋贵豪绅想张罗重建,但后来不知从哪传出风声。
说那寺中住持平日里不敬佛祖,只以敛财为能,私下里更是贪财好色,这才招致天降霹雳之罚。
此言一出,真假难辨,住持也无法从地底下爬出来反驳,重建之事便再也无人提及了。
卢象升站在废墟前,心中一阵唏嘘。
他牵着马,思忖片刻,决定先往正阳门去。
路过刚好可以买一份那劳什子的《大明时报》,看看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然后再拐去东城的成寿寺安顿。
批验茶引所就在那附近,商人富集。
刚好能顺便问问京中马草的行情。
打定主意,卢象升不再耽搁,牵着马,汇入了前往正阳门的人流。
(附小卢今日行程图,东城因为靠近崇文门,所以皇店、批验茶引所都在那边,所以我觉得那边应该很多商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