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明今日之问题(二)

倪元璐退下后,张之极上前一步,扫过众人。

这位年轻的英国公继承人,此刻同样是激动莫名。

他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下来,声音却依旧带着一丝颤抖。

“我等最终找到的答案,只有八个字!”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人口滋生,地不足养!”

话音落下的瞬间,殿内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眉头微皱,似乎对这个答案不以为然。

在他们看来,王朝的问题千头万绪,岂是这区区八个字能够概括的?

然而,不等他们细想,张之极猛地一挥手。

侍立在旁的小太监们齐刷刷地扯下屏风上的白纸,一张巨大的图表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汉高祖时,天下初定,丁口千八百万。”

张之极的声音陡然拔高。

“至汉平帝时,不过两百年,人口已至五千七百余万!足足翻了三倍有余!”

“后经战乱,至汉光武帝时,人口回落至两千余万。”

“然,至汉桓帝时,不过百年,人口便再度攀至五千六百余万!赫然两倍有余!”

……

他一路从汉讲到宋,终于在图表的末端落下尾声。

“至宋时,太宗在位,天下丁口三千余万。”

“至徽宗皇帝,不过一百三十年,人口已达一万万有余!又是一个三倍!”

听到一万万这个数字,一些走神的官员们这才稍稍被他引回注意力,但仍有些人神游物外。

“我等翻检各朝卷宗,取《汉书》、《通典》、《旧唐书》、《永乐大典》、《宋会要》诸篇,逐一审视,方有此数据!”

说到这里,张之极的眼神中燃烧着狂热的火焰,声音激昂到了极点。

他面向所有官员,抛出了一个人尽皆知的问题。

“然,我大明开国之初,洪武二十六年,有载丁口六千余万!”

“至今,我大明黄册之上,依旧是六千余万!”

“敢问诸位大人!”他厉声喝道,“承平二百三十四年,天下无事,我大明的人口,真的只有六千余万吗?!”

“这可能吗?!这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这谁都知道,你倒用不着这么大声。

殿中有些人这下子是真的进入了节奏,在认真推测此时大明人口。

翻了一倍,一亿两千万?还是翻了三倍,变成一亿八千万?

总不至于……有两亿吧?

这个念头在一些人脑中一闪而过,随即又被自己否决。

而另外一些人却在权衡这场日讲的目的,计算与自己职司、家产的关联。

所以……

真的要清丈田亩了是吗?

要不要先把田地分散到宗族之中?

还是观望一下先?田地这物,一旦散将出去,过个几年可真说不太清楚啊。

就在这片各怀心思的沉默之中,一个沉稳的声音响了起来。

“臣,有疑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官员站起身来,正是前南京户部尚书毕自严。

这位老臣,此刻脸上并无讥讽或反对,反而带着一种极为浓厚的兴趣和探究。

“张小公爷此论,以史为鉴,发人深省。”他先是客气地一拱手,给予了肯定。

“但臣以为,治学当严谨。”

“王朝初年,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多有逃避战乱、丢弃户籍者,是故丁口数较少。”

“待天下安定,隐匿于山林之间的户口又会纷纷回归。如此一来,以两朝极值相比,或会将丁口增长之倍数,估算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