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观念冲突,平衡的智慧抉
街外的争吵声清晰地传进后院,像两把粗糙的锯子,在拉扯着院内刚刚建立的和谐氛围。
罗念和罗希脸上的表情,从刚才的了悟与宁静,变成了明显的困惑。
罗念皱着眉,低声分析道:“从他们的情绪波动看,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且都想强行改变对方的‘错误’认知。但‘传统’和‘文明’,这两种概念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矛盾?”
罗希也歪着头,清澈的眼睛里满是费解,她仰头看向父亲,真诚地问:“爸爸,他们都在吵架,都说对方是错的。那……到底谁才是对的呢?”
这个问题,比任何关于宇宙本源的提问都更加贴近现实,也更加难以回答。
罗晓军看着两个孩子,他知道,这是比治愈一只麻雀、化解一场邻里口角更重要的一堂课。这是关于如何在一个充满了不同观念、不同立场的世界里,寻找和谐与进步的智慧。
“谁是对的?”罗晓军平静地重复了一遍,他的目光温和地落在两个孩子身上,“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陷阱。因为当你开始问谁对谁错的时候,你就已经站在了其中一边,或者站在了他们两者之上,准备去做一个法官。但生活不是法庭,很多时候,它需要的不是法官,而是桥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那个大嗓门的伯伯,他坚持传统,是因为在他的记忆里,‘散福’的流水席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代表着邻里间的守望相助,那是他认知里‘孝心’和‘人情味’的体现。而那个声音尖细的伯伯,他强调文明卫生,是因为他看到了时代在进步,他认为公共秩序和环境,是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他们两个,都没有错。他们只是站在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地方,看着同一个问题而已。”
这番话让罗念和罗希若有所思。
“那……那怎么办呢?他们都觉得自己对,就只能一直吵下去吗?”罗希追问道。
“当然不是。”娄晓娥微笑着站起身,她优雅地整理了一下衣角,眼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当两种观点无法调和时,直接去碰撞只会让矛盾激化。我们需要做的,是创造一个更大的,能把两种观点都包容进去的环境,让他们自己找到共存的方式。我去组织一下,就以‘追忆邻里情,共话新生活’为主题,办一个邻里茶话会,请大家来聊聊天。”
她的提议立刻得到了秦淮茹的支持,她温柔地补充道:“光聊天还不够,我去准备一些老北京的小吃和点心,再熬上一锅暖胃的粥。没什么矛盾是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化解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两位妻子立刻行动起来,她们用各自最擅长的方式,开始搭建那座名为“沟通”的桥梁。娄晓娥的组织能力让整个活动井井有条,秦淮茹的亲和力则让最顽固的街坊也无法拒绝这份温暖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