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老井深处,四合院的记忆(第2页)
孩子们仰头看向那棵年轻的槐树,它此刻的意识充满了新生长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懵懂,与如今那个历经沧桑、温和慈祥的庞大意识截然不同。
阶梯继续向下延伸,周围的景象也变得越来越熟悉。他们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穿着崭新的工人装,正和几个邻居慷慨激昂地讨论着什么。
“是一大爷!”罗念立刻认了出来。
“那时候他还是厂里的技术标兵,刚评上八级钳工,是院里所有年轻人的榜样。”娄晓娥的眼中带着一丝怀念。
画面再次切换,两个半大的孩子正在院子里追逐打闹。一个虎头虎脑,手里还拿着个瓢,另一个瘦瘦的,眼神透着机灵。
“是傻柱伯伯和许大茂伯伯!”罗希指着他们,笑了起来。
只见年轻的傻柱一把没抓住,许大茂从他腋下钻了过去,还回头做了个鬼脸。傻柱气得哇哇叫,却又追不上,只能拿起瓢在原地比划。那份属于童年的,最纯粹的争吵与快乐,真实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秦淮茹的目光,则落在了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画面上。一个穿着带补丁花棉袄的瘦弱女孩,正笨拙地帮着母亲纳鞋底,不时抬头羡慕地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
“妈妈,那是……”罗希感觉到了母亲情绪的波动。
“那是我。”秦淮茹的声音有些恍惚,她仿佛在对自己,也在对孩子们说,“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都能吃饱饭,能有一件没有补丁的新衣服。”
罗希和罗念静静地看着,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了母亲曾经经历过的艰辛。罗念的逻辑告诉他,这是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罗希的共情能力,让她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个小女孩心中,那份对未来的微小期盼和生活的苦涩。
他们继续往下走,看到了四合院里一场热闹的婚礼,看到了饥荒年间邻里间相互接济的一碗米,看到了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喜怒哀乐。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画面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院门口。那时的罗晓军,穿着简单的衣物,眼神平静,但那平静之下,蕴藏着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深邃。
孩子们停下了脚步,他们看到了父亲是如何与院里的邻居们相识,如何用他的方式,不着痕迹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命运。他们看到了父亲第一次在厨房里,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让傻柱都为之震撼的美食;看到了父亲在许大茂惹是生非时,用最直接的方式让他明白什么是规矩;看到了他如何引导娄晓娥走上商业之路,如何将秦淮茹一家从生活的泥潭中拉出来。
这些画面,不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充满了力量。孩子们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次父亲做出选择时,他那坚定不移的意志,是如何巧妙地拨动着命运的丝线,将一个原本会走向衰败与纷争的四合院,引向了和谐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