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本源压力的疏导(第2页)
她没有试图去抚平它,而是与那里的法则压力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她感受到了那里的法则因为要承载新生的、更广阔的时空而感到的巨大张力。她理解了这份张力背后的“责任”,也体会到了这份“责任”带来的疲惫。
“哥哥,我明白了。”罗希睁开眼睛,目光清澈,“它不是想断裂,它只是需要支持,需要有同伴和它一起分担这份重量。”
罗念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创造的光芒。他立刻调用了【遗迹法则转化】与【和谐法则构建】的能力。他要做的事情,不是用蛮力去“焊接”那道裂痕,而是在裂痕的周围,构建一个全新的、更具弹性的法则结构。
他将从旧日残余中转化出的、那份关于“混沌与秩序共生”的法则精髓提取出来。混沌代表了无限的适应性与变化,秩序则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他以这份精髓为“材料”,在裂痕周围的法则网络中,编织进了一套全新的、动态的“缓冲系统”。
这个过程,不像是工匠在修补器物,更像是园丁在为一株珍贵的植物梳理藤蔓。
在他们的共同意志下,那道紧绷的法则裂痕周围,开始生成新的、更柔韧的法则链接。这些新链接像富有弹性的蛛丝,主动地将裂痕处集中的巨大压力,均匀地、柔和地分散到了万物本源更广阔的区域。
就如同将一座大坝承受的全部水压,通过无数条精巧的渠道,引导至一片广阔的湖泊。
原本紧绷的压力得到了疏解,那道暗色的裂痕不再是令人担忧的伤口。它在压力的释放中,非但没有扩大,反而开始自然地愈合。不仅如此,那些用于疏导压力而新建的柔韧法则结构,并没有在任务完成后消失。它们保留了下来,与愈合的裂痕本身,共同构成了一条全新的、闪烁着微光的“生长脉络”。
这些脉络,成为了万物本源结构中最具韧性的部分,是未来面对更大规模扩张时,最可靠的“安全韧带”。
在孩子们进行这场精妙的法则疏导时,作为家园化身的罗晓军,也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无声的启示。
后院墙角处,一株原本只是贴墙生长的普通藤蔓,它的生长方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它的藤条不再是僵硬地向上攀爬,而是变得更加灵活。当遇到一块坚硬的砖石时,它会优雅地绕过;当遇到一片可以借力的缝隙时,它会迅速地伸入其中,稳固自身。它的每一次生长,都展现出一种对环境的极致适应与弹性。这株藤蔓的生长轨迹,正是对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法则疏导工作,最生动、最自然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