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创造与规范的平衡(第3页)
她拿起画笔,蘸上颜料,手臂挥动。
她的动作不再犹豫,充满了自信与美感。
在她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墙上。
有炼钢炉前挥洒汗水的工人,有田间地头喜获丰收的农民,有戴着红领巾,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孩子。
这些形象并不呆板,工人的肌肉充满了力量感,农民的笑容里带着土地的质朴,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整幅壁画的色彩明亮而和谐,构图充满了动感,仿佛墙上的人物随时都会走下来。
它既符合时代的主旋律,又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
社区的居民们,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好奇,再到最后的惊叹。
他们围在墙边,看着这幅画一点点成型,仿佛在见证一个奇迹。
“哎哟,这画得可真好!你看那工人师傅,多有劲儿!”
“可不是嘛!没想到咱们院里还藏着这么个大画家!”
“这墙画上画,看着心里都亮堂多了!”
孙小芳成了整个社区的英雄。
她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姑娘,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
那颗创造力的种子,在最合适的土壤里,绽放出最美的花。
四合院里,孩子们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娄晓娥和秦淮茹站在他们身后,眼中满是欣慰。
在这场完美的引导中,他们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本源核心里,一项全新的能力彻底成型。
【可持续创新法则】。
他们从此可以引导任何创造力,在现有的结构中,找到最和谐的表达与释放方式。
艺术节圆满结束了。
但那面墙,成了社区里一道永恒的风景。
人们每天路过,都会停下来看一会儿。
然而,就在这时,罗希的感知又发现了新的东西。
“哥哥,你看。”她将自己的感知共享给罗念。
当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壁画前,看着那个怀抱麦穗的农民时,她的眼睛忽然湿润了。
罗希清晰地听到,老奶奶的心中,瞬间涌起了一段被遗忘的记忆。
那是她年轻时,在乡下老家,第一次闻到新麦香味时的那种满足与喜悦。
那味道,她已经几十年没想起来了。
罗念的意识立刻扫过那幅壁画。
“壁画的颜料有问题。”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奇,“不,不是问题。是孙小芳在创作时,将她自己最纯粹的喜悦与激情,无意识地用法则烙印进了颜料里。这些颜料,似乎拥有了一种‘情绪粘性’。”
“它能让看到画的人,回忆起自己过去某个美好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