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登报断亲
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歌曲,但刘霞却面无表情,心头有些沉甸甸。
“刘姨,这件事很难办,我看我还是下乡吧,您能帮我照顾一下妹妹,我就很感激了。”
林卫东不太想麻烦刘霞,但却被生拉硬拽,来到知青办门口。
门口有几个年轻人正排着队登记,脸上都写满了不情愿。
早几年号召上山下乡的时候。
有很多有志青年主动站出来,响应号召去建设祖国。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决定响应号召,去建设祖国的大好山河。
但理想和现实终究有差距。
有些人受不了乡下艰苦的条件,没多久就开始反悔。
也有些人用尖锐的言词来诋毁农村的生活。
在乡下挣工分,辛苦劳动的日子,被他们形容成暗无天日的“炼狱”。
回城的信件,通常都带着浓厚的怨气。
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迅速的在城市的青年群体中蔓延。
渐渐的,愿意主动下乡的人越来越少,下乡成了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被动员下乡的青年,也大多是垂头丧气,把下乡当成了“流放”。
只是这些人或许从来没有细想过。
他们熬几年就能盼来回城的曙光。
可扎根在乡土的农民,却要在大地上耕种一辈子。
有人抱怨乡下的煤油灯不够明亮。
却浑然不知农妇们在这样的光线下缝缝补补了数十年。
有人哭诉挑水砍柴硌得肩膀生疼。
却忘了农民们佝偻着脊背,日复一日劳作首到白发苍苍。
很多下乡青年,会把农村当成地狱。+w`d?s,c¢w¨.·n¢e_t^
可当地的百姓,却将每一寸土地都当成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向往更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
但同样有一群人。
本来可以过更好的生活,却选择了为心中的理想壮烈牺牲。
他们本来可以安逸过完这一辈子。
却甘愿放弃优渥的生活,投身战场。
他们本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却依然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
在这片大地最黑暗的那段岁月里。
正是他们前仆后继,才最终解放了所有人。
与之相比,知青们仅仅是去到乡下。
去见识一下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另外一群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就哭天抢地要死要活。
建国才多少年?
城里的新一代,就开始看不起农民,这实在有些可笑。
林卫东没有在意那群年轻人的打量。
他和刘霞刚走进知青办,就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
“两位同志,你们有什么事吗?”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干事走上前开口询问。
“我来找你们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