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抵达首都!(第2页)
“这倒也是……”
仔细想一想,周晓白不说话了,只是睁大眼睛,打量来来往往的。
“卫东,感觉好多年轻人呀,我就没见到几个上了年纪的人。”
过了一会儿,她又小声感慨。
“那是当然,无论哪个时代,永远是年轻人走在浪潮的前端。”
和后世不同。
后世的绿皮火车上,年轻人绝对是少数。+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
大多都是中年人以及老年人。
但是如今,火车上可没什么老人。
自上山下乡运动进入高潮,到如今估计己经有数百万的知青,在农村下乡插队。
各地政策有所不同,但绝大多数都有允许知青返乡探亲的政策。
同时,还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农村回到城市的知青。
火车站是一个地区的流动核心枢纽,自然会造成人流集中的情况。
不过出门在外,林卫东尽可能的谨言慎行。
他只是小声解释道:
“东北现在是工业、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域。”
“你想想看,工厂的工人需不需出差?
“农村的社员,也有可能去其他的地方,参与学大寨的集体任务。”
“还有物资的跨区域调动,往往都会带来大量人口。”
“想出趟远门,又没什么别的好办法,只能坐火车。”
“这火车上的人,自然相当多。”
无论是探亲、上学、出差、还是公务,都只能坐火车。
这个年代公路交通一点也不发达,远不如火车方便。
而且也很少有首达京城的长途汽车。
毕竟就连县城之间的长途汽车,一天往往也只有一两班,还经常晚点迟到。
所以想出远门,大部分的选择只有火车。
所以人流自然就去到火车站来了。
“东北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域?真的假的,我怎么没感觉到有多富……”
“那是因为,你没见过其他地方有多穷。
“在东北顶多是吃不好,努力干,起码能吃饱。”
“有些地方,吃饱都是个奢望……”
林卫东这话是压着声音说出来的。
恰在此时,火车的汽笛长鸣。
座位猛的一震,绿皮火车缓缓向前。
窗外的景色开始向后倒退,火车逐渐加速,开始颠簸摇晃起来。
周晓白一开始还有些不太适应。
不过没过一会儿,好奇心就占据了上风。
她想推开窗户透透气,伸手用力,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把木窗框推出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