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采购设备(第2页)

县太爷去现场,还要带着一些随从和杂役,所有人员加起来,几十人打底。

人多了,花费自然少不了。

一次最少几十两到一百两的费用。

县太爷肯定不会出这个钱,那谁来出钱。

如果是两个人打架,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死了,有杀人的人出,如果杀人的没钱,就由被杀之人的家属出钱。

要是没有主的尸体,要有发现尸体的人出现,比如四驴子发现了一具尸体,去县衙报案,县太爷来了,一问是无主的尸体,那这笔钱就得由四驴子出了。

四驴子不想出的不行,不出,变二驴子,整不好还得被按上杀人的帽子。

多多少少也得出点,剩下的钱,尸体在谁的门口,谁出大头,然后剩下的由周围邻居分摊。

后来还专门有两个词来形容这件事,一个是尸场东道,尸场是发现尸体的地方,东道是东道主,尽地主之谊,连起来的意思是发现尸体地方的邻居招待县太爷及随从,说白了就是出钱。

这里涉及邻居的问题,多少也不好确定,于是乎,官府又研究出来一个新词——望邻飞邻。

望邻好理解,就是站在发现尸体的地方四处看,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邻居。

飞邻是看不到的邻居,在案发地点看到最远的地方,走过去,再四处看上一圈,这也算邻居,叫飞邻。

望邻和飞邻的主要成因是清朝后期,老百姓太穷了,拿不出来多少钱,官府就用人数往上堆,一家拿一百两费劲,要是二百家呢,拿二百两很轻松,卖媳妇也得拿出来。

仵作验尸只是第一步,验尸的时候,仵作会填写尸格,可以理解为法医笔记。

其中有几项比较重要,第一是案发地点、第二是邻居、第三是证人。

清朝是有罪推定,就是不管你是原告被告,都认为你有罪,随时可以传唤关押,还能动刑。

根据经验来看,家资越丰厚的人,被上刑的次数越多。

说人话就是不折腾一下,你怎么出钱。

这都是前期准备,先把邻居证人过一遍。

在案件审理之前,文吏要放出消息,说谁是邻居,谁是证人。

邻居那一栏,能有个百八十个。

什么?不想上堂问话?

那证人名字在上面写着呢,不想上也不行。

除非,自己的名字被人勾了去。

怎么勾?

当然是用钱铺了。

望邻飞邻中绝大多数都会给文吏送钱,让其把自己名字勾了去。

这一过程很长,得等到实在没人了,再把那些没送钱的人提报上去。

一场命案,十里之内的百姓,多多少少都得出点钱。

写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呼格吉勒图的案件,小伙子好心去报案,六十二天后,给他妈的枪毙了。

人生刚开始的小伙,英年早逝。

要不是怕审核过不去,这件事我能扯几千字。

王八操的啊。

所以现在的许某人不扶老人不献血,不捐献器官和遗体。

没别的要求,我只想死得明白。

毕竟咱没有七十三岁让直升机运肺的能力。

当然,我也相信那是一场各方面协作完成了一场高质量器官移植手术。

呵呵。

说个腹黑的话,假如我是控制器官的领导,要是四驴子需要心脏,我得给他连夜进货去。

妈的,扯远了,一听到大清朝,我就吃疯狗逼,唠的都是糊涂嗑。

清朝出了命案,十里范围内人犬遭殃。

刘小果的爷爷刘翔亭看出了其中的商机。

那时候没监控,寒风大雪之夜,连个打更的都没有。

没监控,没人,刘翔亭带着几个兄弟去破庙找冻死的尸体,然后专门往大一些的商户门口放。

不等天亮,刘翔亭直接敲门,打更的伙计见到死倒也心里哆嗦,赶紧去叫掌柜的。

刘翔亭还得当个好人,说路过发现一具尸体,问掌柜的怎么处理。

掌柜的也两难,要是让伙计扔出去,还得给刘翔亭封口费,而且还不止一次。

要是报官,花费更多。

遇到这事,大多数掌柜的都心里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