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兴隆商行扩张(加更)(第2页)

 他垂眸,指尖轻轻抚过温热的茶盏边缘,蒸腾的水汽氤氲了他眉宇间一道若隐若现的旧疤,声音也变得低沉而富有感染力: 

 “温兄谬赞了。 

 世道如梯,贵贱自分。 

 柳某……不过是尝遍了阶下寒霜,方知云巅暖阳之可贵。” 

 他微微一顿,语气愈发诚恳: 

 “纵使今朝侥幸衣袍染金,亦不敢忘却昔年褴褛时。?武+4!看!书′ !埂/欣.蕞`全, 

 如今略有余力,不过是想让他们少受些我当年之苦,略尽绵薄之心罢了,实在当不得温兄如此盛赞。” 

 这番话,情真意切,配合着他那坎坷的经历,极易引人共鸣。 

 温云时果然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钦佩之色更浓。 

 亲手执壶为其添茶,青瓷相撞发出清越鸣响。 

 周玄也点头开口赞道: 

 “昔人拆骨为桥渡己身,今君富甲仍返修残垣。 

 这世间多的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少的是如柳兄这般,即便自身己过险滩,仍甘做渡人竹筏的愚公。” 

 周玄此时对温云时的夸赞是真心实意的。 

 这夸赞并非源于世俗的道德评判,而是基于一种他内心深处的自我认知。 

 在他眼中,世人的善恶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整体,而是无数碎片化的、甚至彼此矛盾的行为拼图。 

 温云时或许杀人如麻,双手沾满血腥,行事或许霸道蛮横。 

 这是他“恶”的一面,冰冷而真实。 

 但他救济乞儿的行为依然是“善”的,同样是他真实情感的一部分,是他“善”的碎片。 

 周玄并不认为这丝善念能抵消其恶行,正如他不会因某人的恶行而全盘否定其生命中可能存在的微小光亮。 

 对他而言,肯定这片“善”的碎片,与否定其“恶”的整体,并行不悖。 

 故而,他开口称赞柳千岩时,语气中的那份认同感是真实的。 

 因为他认同的是“救济”这一行为本身,而非柳千岩这个人。 

 这种剥离了主体、只针对行为碎片的评价,使得他的话语听起来格外真诚,却又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疏离感。 

 几人说着话,时间过的很快。 

 温云倾原本打算留周玄在府上用餐,被周玄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