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第2页)

这世上,最轻巧的便是道理,最无用的也是道理。

当那刀斧未曾加于己身之时,谁人不能说几句“隐忍”“顾全大局”的漂亮话?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好个十年!

父母在井下受难,朝不保夕,你叫他如何去寻个清净洞府,安安心心地坐上十年?

那不是修仙道,那是修畜生道!

他若真能舍了父母,独自修行,那才叫真正的天性凉薄,禽兽不如。

到了那时,你们这起子人,怕是又要换上一副嘴脸,说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堪造就”了罢?

横竖,话都叫你们说尽了。

他救,是鲁莽。

他不救,是凉薄。

他救不成而逃,是懦弱。

他报了仇,却又随父母而去,是愚钝。

在这斩仙台上,在这九重天里,他陆凡无论怎么选,都是错。

因为他是个凡人,他有人心,有凡俗的牵绊。这便是他的原罪。

杨戬自己也是人子。

昔年为救母亲,他曾斧劈桃山,与自己的亲舅舅刀兵相向,闹得三界震动。

他知晓那种眼见至亲受苦,自己却无能为力,恨不能将天都捅个窟窿的滋味。

那是一种能将骨血都燃烧成灰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