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阵道讲学,琛儿悟性(第2页)
他发现,师尊讲授的并非死板的图案,而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道理”。
每一个符文的转折,每一道阵纹的走向,都暗合着某种天地规律。
他自幼聪慧,记忆力和理解力远超常人,此刻更是将全部心神沉浸其中。
当钟素安讲到“势”时,以整个西凉关为例:“关墙残破为何仍能据守?因其借山峦之险,成防御之势。.8*6-k.a,n~s-h*u*.′c\o.m¨
我立冰墙,非仅为坚壁,更是改此地方位之气,聚寒冰之势,压制残余魔气。
阵势之妙,在于借天地自然之力,而非一味蛮干。”
李琛听得如痴如醉,脑海中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之前只觉得关内冰墙神奇,却从未想过其中蕴含如此深奥的道理。
他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兴奋:“师尊,那……那我们点将台位置最高,是否也算是一种‘眼’,汇聚关内之气?”
钟素安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化为赞许。此子悟性果然不凡,竟能举一反三,由“势”联想到“眼”。
“不错。阵眼为枢,控全局之势。点将台位处中枢,确有其妙。
然真正阵眼,需与整个大阵能量核心相连,非简单高位即可。”
他继续深入,讲解不同属性符文的搭配,能量流转的相生相克,如何利用环境布置最简单的预警小阵或聚灵小阵。
讲授并非填鸭式,时而提问,引导李琛思考。
李琛思维活跃,不时提出一些虽然稚嫩却切中要害的问题:
“师尊,若在此处(他指着地面一处)嵌入一枚水属性符文,再于彼处(又指另一处)引动一丝风纹,是否能让气息流动更顺畅,加快此地灵气汇聚?”
这些问题,显示他并非死记硬背,而是在尝试理解并应用。
钟素安一一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更复杂的变化。
末了,他随手取过几块关内常见的、蕴含微弱土属性的碎石,递给李琛:
“以此三石,依我方才所讲‘三角稳固’之理,布一微型预警阵。
范围不需广,能感应十步内脚步即可。能量引动,可用你自身真气尝试。”
这是布置了实践作业。
阵法之道,纸上谈兵终觉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