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孟中泠

8. 流人(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声打断:“流人刘玉。”
 




    韦济不以为忤,笑着补充道:“刘玉刘大夫。”
 




    我朝他二人拱手:“柳先生,刘大夫,往后我们便是邻居了。”
 




    “这是八亭道青城客栈的青娘子。”
 




    “青娘子,幸会。”
 




    “青娘子,幸会。”
 




    韦济对我道:“青娘子,‘戎管’流人多有不易,还望青娘子百忙之中能抽空照拂一二。”
 




    “韦大人太见外了。”我看着柳行简和刘玉,诚恳道,
 




    “乡邻本该守望相助,诸位落脚后有什么难处,径可到客栈寻我。但凡青城能帮上忙的,决计不会推脱。”
 




    蜀地行路多艰,他二人潦倒千里至此,想来已吃了数不尽的苦头。
 




    此刻,二人对视,眼眶竟有些红了。
 




    韦济让郭成带二人归队,再度朝我执手:“韦济先替他们谢过青娘子。”
 




    “既是如此,那青城也先替山民谢谢韦大人。”
 




    韦济笑了:“其他的人,我再想办法。”
 




    我亦欣喜于这份默契:“有劳,韦大人保重身体。”
 




    回到客栈,我让槐序、封峤打包一些日用物品,给柳行简和刘玉送去。
 




    他俩准备了灯油、茶叶,还有一些自家晾晒的菜脯、肉干,让我过目,是否需要再添点什么。
 




    流人多是贫苦百姓,饥寒难忍之时,为了活命,偷一件衣物,抢一口饭食,按律便要流放千里。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我爹封玄,精研律法,即是参不透这个理,失望之余,才去青城山当了道士。
 




    流人之中还有一些是获罪的官员及家眷,他们跌落云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又要忍受流放途中的折辱,往往熬不到落管之地,就已魂断神消。
 




    柳行简来自桐城,距悦州三千里有余,以他的年纪,能活着撑到燕子坪,足见其心志弥坚。
 




    念及于此,我对封峤说:“把你七叔公那套《论前汉事》带给柳先生,他是读书人,想必会喜欢。”
 




    二人从燕子坪回来时,槐序问我:“干娘,你给柳先生捎的是册什么书?我瞧他抱着书,竟悄悄哭了。”
 




    “是我们蜀地诸葛丞相著的一本书,柳先生初入蜀地,可能有所感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