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孟中泠
13. 榷茶(第3页)
和中原相差无几。四十余文一斤食盐,对于中原百姓来说,负担并不算重,但对西南边民而言,这副担子着实不轻。”
“当年淯井还在晏夷手中的时候,我们这里的盐价跟现在比,确实低上不少。不过,晏夷归附,如今已成晏州,淯井也升格为监。
“泸州坐拥南井、淯井两大盐场,年产食盐一百余万斤。这白花花的盐,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要防人觊觎,就得派兵来镇,朝廷理所当然要在两监之间置军。”
一气说到此处,我猛然顿住。
韦济问道:“青娘子,为何不接着说了?”
我打量他道:“韦大人与那熊屠,似乎关系不错?”
韦济朝我执手,笑答:“私交尚可,不及青娘子于我有救命之恩。”
“好吧。”我也笑了,“新置的长宁军,军饷由地方上出,泸州府最大的进项来自于盐税,官盐定价上浮,倒也不足为奇。
“奇就奇在这位熊大人来了之后,盐价逐年递增一文。他来好些年了,西南边境的盐价已推至高位,离大乱,恐怕仅有一步之遥。”
韦济面露忧色:“官盐价高,穷苦百姓为了活命,必定要寻购私盐。官私价差如此之大,私盐贩子为暴利所诱,势必会铤而走险。一旦两相合流,确系要勘成大乱。”
“大人倒也不必忧心忡忡。”我噙了一丝嘲讽道,“再乱又能乱到哪去?
“熊屠手执长宁军,他能征善剿,用兵如神,彼时一些乌合之众,哪里是他的对手?
“左不过是靡费些军饷,把明年的盐价再朝上推一推罢了。这么多年,边民早已习以为常。”
韦济垂首:“百姓何辜。”
“是啊,百姓何辜。”我抄手道,“我有时候挺好奇这个熊图,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按说,他和韦大人一样,都是进士出身,读的是圣贤之书,循的是圣贤之道,可凭他这些年在西南的所作所为,似乎从来没有把边民当人看。
“但要说他没人性吧。他也曾放过封峤,救助过王娘子,周弘也常夸他为人义气。”
韦济沉吟片刻,言道:“韦某认识的熊图敏而好学,文采出众,对待朋友,可谓有求必应。”
我默了一会:“他还挺能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