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玉成欢青崖昼

24. 内斗(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名一凛。
 




    “父亲一路风尘,辛苦了。”
 




    滕令欢开口,声音清越平稳,带着一种与裴璎往日娇憨截然不同的沉静力量,“适才听陆姨娘一番感怀,女儿心下亦是感慨万千。”
 




    她端起酒杯,并未立刻敬酒,而是继续道,语气仿佛只是在闲话家常,却字字清晰,落入每个人耳中:
 




    “陆姨娘感念父亲恩德,提及旧事。女儿倒想起《左传》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又说‘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父亲为一家之主,在外为国操劳,在内庇护家族,乃尽其职,尽忠君爱国之诚,方得我裴家今日门楣之光耀,此非一人之恩,实乃裴家累世清名、父亲恪尽职守所致。”
 




    她将裴家荣耀归功于祖德和裴辅泽的尽忠职守,而非简单的“庇护”,算是间接噎了陆姨娘的话。
 




    接着,她话锋微转,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掠过陆姨娘:
 




    “至于家宅之内,女儿浅见,更当谨记‘家和万事兴’。何为‘和’?非是表面一团和气,而是各安其分,各守其道。”
 




    “长辈慈爱,晚辈孝顺,姊妹和睦,此乃人伦常情,亦是家宅安宁之本。孝心与否,原不在礼物的贵重与新奇,而在于是否发自真心,是否时时刻刻将长辈放在心中,而非临时抱佛脚,更非借此攀比,徒惹是非,失了本心。”
 




    这话就差直接点明了陆姨娘的心思,只见她的脸色已经开始发青,双手虽恭恭敬敬地端在前面,但指尖略微发白,显然是觉得有些局促。
 




    滕令欢却不给她插话的机会,继续娓娓道来,语气甚至更加温和,说出的话却是毫不退让:
 




    “方才陆姨娘提及自身际遇,女儿年轻识浅,也未曾走过姨娘走过的路,故而不敢妄议。只是忽然想起古人亦云:‘君子忧道不忧贫,虑德不虑困。’出身或许无法选择,然立身处世之道,却可由己定。是安于现状、时时自怜自艾,还是克己复礼、以德行弥补不足,为自己、为儿女挣得真正的尊重……这其中的差别,想必陆姨娘比女儿体会更深。”
 




    按理说陆姨娘入裴府已经有些年头了,如今却还在拿自己的出身来卖惨,这显然不是一次两次了。
 




    滕令欢虽年轻,但阅人无数,这些心思还是能看出来的。
 




    陆姨娘的脸瞬间煞白,手指紧紧攥着帕子,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
 




    席间一片死寂,裴辅泽和二叔裴以礼再迟钝,也听出这话里的火药味了,脸色都变得有些严肃和不自在。
 




    裴辅泽放下酒杯,开口道:“阿璎长大了,此番去青州,路途艰辛,但归家后能见到你们几个,便觉得一路奔波不算什么。今儿是家宴,就不说那些有的没的了,大家自在一些便好。”
 




    话说得体面,场面上的尴尬氛围一下子消减了不少。
 




    裴珩执杯的手停在半空,目光深邃地看向滕令欢,眼底掠过一丝极深的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