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意做成

 “另一部分交给那些行走书商,让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去卖。?s-o·s^o¢x!s!w*.*c·o+m+” 

 “总之一句话,苏公子只需等着收银子就行了,其他一切事情,都交给本书坊来做。苏公子打算要价多少银子一本?” 

 “每本我收一两银子。”苏文想了想,道。 

 这并非是他乱说的价格,前世的唐朝就有‘千钱购一卷书’的记载。 

 也就是说一卷书就值一两银子。 

 古代的书籍,真不便宜。 

 “一本书你要收一两银子!?”还没等何如海开口,冯疏影就大叫起来,满脸不可思议,“首批刻印五百本,除去成本你净赚西百多两!而且还是什么都不做,躺着赚钱那种!” 

 “知识就是银子嘛。”苏文道。 

 “瞧你那副唯利是图的嘴脸。”冯疏影一脸鄙夷,“难怪商贾被称做贱业,人一旦参与了商贾之事,都变得奸诈了。” 

 “苏公子并没有狮子大开口,书籍就值这个价钱。”何如海替苏文解释起来,“《论语集注》都能卖一两银子一本,而《雷峰塔》必定要比《论语集注》更受欢迎。” 

 《雷峰塔》当然更受欢迎,苏文心道,《论语集注》就相当于古代的教辅,读书人是更乐意买教辅还是买小说? 

 更乐意买教辅?在学堂里还没枯燥够吗? 

 至于一两银子一本的小说普通人买不起,也舍不得买,那是肯定的。·墈?书,屋¢小.说-枉¢ +唔¢错/内?容\不过,他本来就没打算把话本卖给穷人。 

 穷人压根儿就不是他的目标客户。 

 冯疏影不再说话,她连《论语集注》多少银子一本都不知道。 

 “苏公子收一两银子一本,书坊定价一千二百文一本。二百文就是书坊赚的。”何如海作为读书人,更看重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而非商贾,所以他并不忌讳谈论利润。 

 “这是先生应该赚的。”苏文连连点头,“先生不但帮忙刻印,还负责全部售卖工作,赚二百文一本太少了。” 

 还真是厚道啊,忙前忙后、提供销售渠道,一本只赚2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