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踏上秋闱的路(第2页)
“锦绣他一定能考中,我相信他!”冯疏影眼神坚定。
“真应该让他带一个书童的,帮他背一下书箱也好。”苏清怡道,
“是他自己不带的,我也劝过他好几次了。”冯疏影道。.零*点′看?书` `首/发~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其他赶考的家族子弟都带书童偏偏苏文不肯带,明明他有那个条件。
如果被苏文听到了一定会说,我做益州人你不嫌恶心吗?
不过,古代就有这个普遍习俗。
“这一路旅途遥远,山高水深,他一个人上路没有人照顾……”苏清怡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弟弟的心疼和牵挂,担心他一路受苦。
殊不知比苏文条件差的赶考书生比比皆是,他们不但没有书童,连银子都没有条件多带,还要一路省吃俭用去省府。
如果苏家没有发迹,苏文只能带一二两银子当盘缠,条件更苦。
而这次苏文赶考,足足带了五十两纹银的,外加十两黄金。
“不是有两个和他同路的吗?”冯疏影道,“他们都是冯家子弟,一路上他们会互相照顾的。”
苏文的背影消失了很久之后,二人这才回府。
“苏锦绣这次赶考,应该能一鸣惊人吧。”不远处,顾夫子自言自语的说道,“之前我不识珠玉十年,这一次应该不会走眼。”
青荷县城外的官道,一条河流通向城外,两旁柳树郁郁葱葱。
这条河正是穿过城中的那条。
流到城外有一处回流地段,非常适合垂钓。
三个书生闲庭信步。
本来他们可以坐‘公车’赶考的,但他们都没有选择坐。
反正时间还早,几人都打算一路游山玩水过去。寒窗苦读十年,还不允许在赶考的时候放松一次?
坐公车约束太大了,他们都不喜欢受约束。
而且他们赶考之前,官府还每人发了二两银子做路费。
徐县令刚刚噶了,便由县丞发放。
当然,只有参加秋闱的生员才有这个待遇,而苏文之前是童生考秀才。
“锦绣兄,你这次赶考带了多少银子?”冯家子弟冯明问道。
冯明是冯疏影的堂弟,冯优柔的亲弟。苏文和冯疏影虽然己经正式定亲,但他并没有改口把苏文叫姐夫,估计只有二人正式成亲后他才会改口。
“容我看看。”苏文掀开笈的盖子,只见里面躺着整整五十两银子,还有十两黄金。银子和黄金上面,放着几本线装西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