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第三道试题(第3页)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 

 苏文敢肯定,如果现实中这么写绝对考不上。 

 你以为那些文武

百官都是蠢货,不知道开市的好处? 

 大家都知道开市的好处,然而历朝历代都实行不下去,其原因是什么? 

 原因很简单。 

 开始利国利民,却不利于当时的既得利益者——士绅阶层。 

 倭患和匈奴南下都没了,那些地方官吏从哪里捞好处? 

 没有倭患和匈奴,朝廷还会继续给他们抗倭银,和用于抵御匈奴的军饷? 

 所谓养寇自重,寇都没了他们拿什么捞钱。 

 所以,关于这最后一道考题的策论,苏文写下来三条建议。 

 第一:朝廷加大投入给抗倭银(方便当地官员捞) 

 第二:让民间自发组织乡勇抗倭(省去了地方官的操心,同时让百姓更加憎恨倭寇,百姓越恨倭寇,方便官府收取抗倭税。) 

 这一招很黑暗但却符合历史,比如说明朝,皇帝下旨让百姓拿刀抵御倭寇,允许逐渐民间团练。 

 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历史的真相! 

 第三:设立抗倭御史专门用来抵抗倭寇(多建立一个部门,方便地方官安插自己的亲戚入编) 

 很快,第三篇策论他就写好了。 

 并且又又又提前交卷,离开了考场。 

 此次秋闱他写的三张试卷都在为士绅的利益考虑,暗示自己中榜之后为官,是和清流、士绅们一边的。 

 自己想要在这个世界混的不错,甚至顺便为百姓做点好事,首先得进入权力阶层,以身入局。不这么做根本接触不到权力。 

 如果只知道夸夸其谈喊口号,天天骂文官清流祸国殃民,爽快倒是爽快了。 

 但后果就是,不但干不成任何事情,甚至会死的很惨。 

 “苏才子又提前交卷了?果然不愧是天才,天才两个时辰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而庸碌之辈憋了三天憋出来的都是狗屎。”主考张坤面露喜色,“快把试卷拿过来给本官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