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现代人考科举到底难不难(第2页)
会试在即,酒楼里,各路大神散仙,牛鬼神蛇都冒出来了。
连考题都有泄露的,更何况是主考身份?
“请问这位兄台,邱明邱大人是谁?”苏文上前行礼问道。
“邱大人你都不知道,外地来的考生吧?”那人向苏文回了一礼,道,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因此他对苏文非常客气。^y/u`e¨d+u.d^i?.~c-o~m?
“还望兄台指教。”
“邱大人是礼部尚书,当世大儒。”那人回答道。
“原来如此,多承指教。”苏文顺势坐了下来,“既然邱大人担任主考,那么此次会试的经义题,恐怕难度不小。”
“理应如此!”旁边的考生点头,“经义是最难的。”
这是必然的,礼部主管礼乐、学校、外交,他的知识侧重点就在经义上。
如果是户部尚书当主考,那么策论题必然很难,而且其考点大概率在田赋、火耗上面。
如果是吏部尚书当主考大概率会考吏治,别的领域他不擅长呀。
当然,只能说是概率大,并不能完全肯定。
“请问兄台,这次命题,是否陛下亲自定夺?”所以苏文又问。
“你这可是问到点子上了。”刚才那名考生回答道,“之前陛下很少临朝但这次科举破天荒的上朝了,并且亲自定下来三道考题。”
有意思!苏文心想。
古代的科举考题,一般是命题组——主考副主考以及诸多考官集体命题,然后将考题交到皇帝手中,皇帝从中挑选几道题出来密封,首到考试那天才送到考官手中拆开。
之前朝政被清流把持引发科举舞弊,他们竟然越过了皇帝自己选考题,极其嚣张。
自己选题就可以提前透露赚银子,然后通过科举大量提拔自己的乡党,壮大势力。
皇帝慑于清流的强势,选择了隐忍。
而这次皇帝竟然抢来了命题权,个中意味深长。
而且自己的答题策略,也应该相应做出改变。
“在下庐州刘图,敢问年兄高兴大名?”那位考生向苏文拱手行礼。
“清荷苏文。”
“清荷苏文!?”听到这个名字,人群纷纷站起身来,瞪大双眼看向他,“锦绣兄乃天下第一才子,你考科举还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