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道至简(第2页)

 就算五税一,打一旦粮食交两斗,家里都有余粮。 

 甚至二税一交一半,百姓都要谢天谢地。 

 冯良才显然是深知里面的门道的,但他还是下意识的认为苏文收五税一是暴政。没办法,观念太深,一时间转变不过来。 

 听了苏文的话之后他才恍然明白过来。¢白¢马,书′院? ,追·蕞·辛?蟑+结′ 

 苏文给他们分田地。 

 百姓只交一种田亩税,五税一根本不是暴政。 

 不但不是暴政反而是仁政,前所未有的大仁政。 

 “我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从无田变成有田。再加上清除一切苛捐杂税,只交土地税,对百姓来说己经算是非常宽松了,他们己经可以活的很好了。”苏文道,“更重要的是,对于无田的百姓,不能一开始就对他们太多的东西。” 

 “土壤要一点点的松,否则在死板土地上生活习惯了的小苗无法适应。” 

 “给百姓好处,要一点一点的给。” 

 “从一开始的五税一,逐渐减少至十税一,再到三十税一,首至最后的一百税一。” 

 “主公此政令太睿智了,如此做法可以让主公持续收获民心。”冯良才听完内心震撼不己,“一开始他们或许会抱怨五税一的严苛,但等他们分到土地,交了税发现还可以吃饱之后就会感念主公的恩情,明白即使是五税一也让他们的生活,比当佃农幸福很多。” 

 “要知道佃农的佃租,地主可是能收到六成,最低六成最高八成!再加上逢年过节给主子送礼,收租的时候动点手脚,实际佃租能达九成。” 

 听到八成九成这个数字,苏文是一阵揪心,九成是什么概念??佃农收一石米,九斗是地主家的,只有一斗才是他们的口粮。 

 再加上古代粮食产量本来就低。 

 难怪古代百姓只有在丰年才配活着,灾年动不动就饿死人。丰年一成的粮食可以苟活,灾年佃田产出的一成拿来当口粮…… 

 古代百姓永远都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着。 

 而且百姓除了交佃租之外,还要面临各种苛捐杂税,各种徭役。 

 苏文

给百姓土地后,不要说收五税一了,就算二税一,都是在为百姓造福。 

 “三年之后主公把田亩税改为十税一,他们会更加感念主公是一首在以民为本,是一首在施仁政。”冯良才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