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独孤皇后的建议(第2页)

 听完江祈年的解释,一旁的蔡琰眸光一闪,立刻明白了此制的高明之处。 

 这个所谓的内阁,既能减轻最高决策者的负担,又能集中顶尖才智处理复杂政务,还能避免权臣独揽大权。 

 “事实上,这个机构和原本的‘尚书台’很像。_4?3~k-a′n_s_h!u′._c\o¨m^” 

 见何太后依旧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江祈年继续解释道。 

 尚书台原本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负责处理奏章和传达诏令,但随着皇权强化,其职能逐渐扩展为决策中枢。 

 尚书台下设六曹,首接对地方政务进行分曹监督,甚至越过三公首接向九卿下达指令。 

 但在江祈年看来,后来的尚书台,权力还是太大了。 

 不仅有着决策权,还有着执行权。 

 而内阁的出现,则进一步分化了尚书台的权力。 

 何太后这下总算明了。 

 她点了点头:“那内阁成员,先生可有推荐人选了吗?” 

 “内阁成员,当为饱学之士,通晓政经律法,明察时势,忠贞体国。” 

 江祈年胸有成竹道:“至于这初代内阁成员嘛,我这里有三个人选建议。” 

 “全听先生安排。” 

 何太后知道江祈年来自于后世,推荐的人选肯定没有问题,就算不是最优选,也绝对是人才。 

 “荀彧、荀攸,以及程昱!” 

 ...... 

 次日早朝,德阳殿内气氛庄重。 

 垂帘之后,何太后身着明黄凤袍,珠帘轻摇,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值此多事之秋,欲整肃朝纲,广纳贤才,共商国是。着令,即日起设立内阁,参赞机要,协理政务。” 

 诏书由内侍高声宣读:“擢:颍川荀彧,清雅方正,洞悉时务,为内阁首辅;颍川荀攸,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为次辅;东郡程昱,明断果决,奇策迭出,为同平章事......” 

 诏书宣毕,朝堂中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对于这等改革,不少人内心都不太赞同。 

 毕竟,一个新的机构出现,就代表着原本的权力被分走更多。 

 但他们稍微一想,就知道这所谓的改革肯定不是何太后和少帝能想出来的。 

 而除了何太后和少帝之外,还有谁有这么大的权力? 

 那只能是大国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