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这哪里是一个村童能有的见识(第3页)

 “学生来答!” 

 赵明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声音洪亮,引经据典,回答得中规中矩,挑不出大错。 

 他得意地环视四周,收获了一片崇拜的目光和夫子的点头。 

 青崖子“唔”了一声,眼皮都没抬,紧接着抛出一个更深入、更刁钻的问题,直指“义利”在现实困境中的抉择核心。 

 这问题远超课堂所学,涉及对人性、时局更深层的思考。 赵明轩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张着嘴,额头冒汗,支支吾吾半天,一个字也答不上来。 

 其他学子也面面相觑,抓耳挠腮,教室里一片死寂。 

 山长和夫子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楚甜甜大眼睛滴溜溜一转,小手在桌子底下使劲戳了戳李延年,小声道:“年年哥哥!快!上!” 

 李延年深吸一口气,在所有人或疑惑、或看好戏的目光中站了起来。 

 他依旧微垂着眼,声音不大,却清晰沉稳: 

 “回先生。学生以为,孟子言‘舍生取义’,非谓全然弃利,乃是以义为权衡之尺,为立身之本。 

 譬如饥荒之年,官仓有粮,守仓小吏若为‘利’私放,救得数人,却失‘义’之准则,致法度崩坏,最终害及更多无辜。此乃小利损大义。 

 …… 

 学生以为,义利非绝对对立,当审时度势,以仁心为根,以法度为绳,于万千世相中寻一平衡之道,方为真正的大人之学。” 

 说罢,所有人都懵了。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层层递进,直指核心。 

 这哪里是一个村童能有的见识? 

 这分明是浸淫典籍多年、且有深刻洞察力的天才! 

 山长和夫子们震惊得忘了呼吸! 

 赵明轩等学子更是目瞪口呆! 

 青崖子眼中精光爆闪,捋着胡子的手都顿住了,看向李延年的目光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惊喜! 

 “好!好一个‘仁心为根,法度为绳’!好一个‘审时度势,寻平衡之道’!此解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妙!妙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