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三局三战,碾压式KO(第3页)

监考夫子拿起试卷一看,连释义都条理清晰,

“就是大禹治水成功啦,九州大地都安定团结,连遥远的边边角角都能住人啦,说明团结合作、治理得好最重要。”

惊得夫子直吸气。

刚刚还得意的二皇子见楚甜甜这么快就交卷了,笑容准假僵在脸上。

这小丫头的默写速度,简直不是人!

第二场考诗赋,要求现场命题作诗。

题目为《咏春》,限一炷香时间。

学子们闻言,或冥思苦想,或提笔斟酌。

楚娇娇想写出彩句,憋得脸通红。

楚甜甜咬着笔头,大眼睛滴溜溜转,望向窗外刚抽芽的柳枝和叽喳的鸟儿。

她根本没在“想”,小脑袋瓜里瞬间闪过无数首学过的春日名篇。

过目不忘的海量储备成了她的素材库。

没有生硬照搬,而是小手一挥,将那些精妙的意象、灵动的词汇信手拈来,组合、化用、再创造。

不到半炷香,她就放下笔,小奶音响亮:“夫子,甜甜写好啦。”

小芽探头绿,

黄莺枝上闹。

风儿轻轻跑,

送来花花笑。

夫子读罢,眼中异彩连连!

这诗作灵气十足,用词虽不华丽,但观察角度独特,充满童真童趣,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做出来的诗!

第三场,也是最难的一场,算学。

说是,“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八步,问为田几何?若有粮八百斛,需分运三地,甲地得五分之二,乙地得三分之一,问丙地得几何?”

题目很难。

涉及田亩分配、粮草运输,需要综合运用算术和简单推理。

许多学子开始打草稿,列算式,眉头紧锁。

素来喜欢算术的太子,也开始凝神计算。

楚甜甜看着题目,小嘴无声地念念有词。

好在她能过目不忘。

学过的算理、公式、例题解法都能烂熟于心,题目一出,就在她眼中自动分解成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

她几乎不用打草稿,小手拿起笔,直接在答题处写下清晰的步骤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