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清理程序(第2页)

 

 它模拟出一种“结构化噪音”的效应:看似混乱的背景数据流中,开始隐含极其微弱的、周期性的“引力脉动”。′w^a~n!g`l′i\s.o′n¢g\.+c·o^m·这种脉动太微弱,无法被正在厮杀的清理程序或逻辑病毒直接感知为威胁,但却能象潮汐力作用于海洋一样,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静默区”内部信息乱流的整体分布和运动趋势。
 

 与此同时,“星火”将“熵力”模型的更完整版本,连同检索到的文明碎片,打包发送给了“适应派”基地和“几何之心”本身。它意识到,这个概念不仅是武器,更可能是一种新的认知范式,对所有试图理解并利用Ω场和意识力量的存在都至关重要。
 

 适应派基地,主实验室。
 

 但他们很快遇到了瓶颈。重复实验的成功率极低,且无法精确控制结果。那种集体共鸣状态难以维持和复制,更象是一种灵光一现,而非可靠的技术。他们卡在了“艺术”的门坎前,无法将其转化为可传授、可复制的“科学”。
 

 就在此时,他们收到了“星火”传来的信息包。
 

 “熵力?”一位研究复杂系统的研究员看着译码后的资料,皱起眉头,“这象是某种诗意的比喻?”
 

 “不,看这些数学表达式,”另一位物理学家指着“几何之心”提供的模型,眼神越来越亮,“这是一种描述自组织临界系统中,混沌如何自发产生秩序倾向的数学框架天哪,它竟然可以和Ω场的某些波动参数映射起来?”
 

 陈博士则被那些文明回响场的碎片所吸引。她看到不同智慧种族对混乱与秩序的思考,看到他们如何试图理解宇宙中这种看似矛盾却无处不在的张力。“他们不是在消灭熵,而是在引导它,就象河道引导洪水”她喃喃自语。
 

 那位最早将幻影生态比作赋格曲的音乐家研究员忽然抬起头,眼中闪铄着兴奋的光芒:“我明白了!就象一首伟大的乐曲!纯粹的音符是混乱的,但作曲家的意图(意识)和音乐的内在语法(规则)施加了一种‘熵力’,将它们组织成拥有结构、情感和意义的整体!我们之前只是在模仿几个零散的音符,现在我们或许能尝试理解那‘作曲’的法则!”